首页 >> 評論世界

中國時報:在翻轉的國際新秩序中務實定位

2017-01-20 09:53:45
  中評社香港1月20日電/歷史見證,2017年的今天,可能是國際經貿秩序大翻轉起始日。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說,就在今天,美國總統當選人特朗普就職,也是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本屆會期最後一天。特朗普決心顛覆過去數十年來由美國所領導的全球化進程,改弦易轍高舉保護主義,並鼓勵歐洲極右派跟隨,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則破天荒首度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發表專題演講,高唱自由貿易與全球化的好處。

  在習近平以強化的語氣,對著經濟論壇上3000名全球最有實力的企業界人士說,“搞保護主義,如同把自己關進黑屋子,看似躲過了風吹雨打,但也隔絕了陽光和空氣,打貿易戰的結果只能是兩敗俱傷。”國際輿論共同註解:中國已經從美國手中,接棒領導21世紀的全球化。

  社論指出,風水果真輪流轉,向來自詡自由開放的民主美國,帶頭掀起經濟民族主義;信仰馬克斯、反對階級剝削的共黨中國,卻成為全球資本主義與開放市場的捍衛者。在中美兩大強權實力消長中,國際經貿秩序局勢劇烈翻轉中。

  這個翻轉過程始自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持續至今近10年,已逼近白熱化。翻轉第一階段,出現在2008年到2012年間,中西方經濟實力距離明顯拉近,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要求中國參與並分擔重建國際金融體系。第二階段在2013年至2016年之間。習近平上台,中國化被動為主動,欲改革既有國際經貿金融秩序,同時透過人民幣國際化與一帶一路計劃,試圖在西方主導的國際體系中,平行發展出另一套由中國主導的經貿架構。在前兩階段的醞釀與調整之後,進入最戲劇性的2016年。

  2016年,大陸明白提出中國時代的全球新秩序觀。從去年9月的杭州G20、11月的祕魯APEC峰會、乃至於1月的瑞士世界經濟論壇,習近平密集在這幾個指標性的國際場域中誓師,高舉全面更新由美國所規畫的20世紀國際經貿金融遊戲規則大旗。另一方面,英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卻從草根掀起翻天覆地的反移民、反全球化運動,造成特朗普當選、英國硬脫歐、德法極右派興起政治風潮,西方國家開始關門。
  2017年起,國際經貿秩序第三階段翻轉。中美角力進展至此,中國已換位攻方、美國退居守方。雙方於檯面上下的競爭,短期內勢將白熱化:中國這方,由中國所主導的國際經貿秩序架構將快速擴展。以原不被看好的亞投行為例,在經過3年籌備,1年正式運作之後,目前已有57個會員國,另有30個新成員將於近日入會。美國這方各種關門保護、懲罰談判的經貿戰也將全面登場。從汽車製造業、資訊研發、到各種新創產業,越來越多縱橫全球的跨國企業,在特朗普威脅利誘下,宣布關閉海外主要據點,搬遷回美國。近日突然傳出,將裁減北京研發團隊約200人的全球最大企業資料庫公司甲骨文,即為一例。

  在此秩序翻轉白熱化競爭的階段,各國亦需調整因應新局。然而,除了緊盯對手與外界變化,更重要的是隨時自我審視、與時俱進:就美、中、台而言,美國在萬箭齊發、尋找各種理由、攻擊他國貿易不公之外,真正需正視的是,自身經濟底氣不足、所得分配惡化、社會分裂的事實。而中國在企圖改造世界經貿秩序、擴大影響力的同時,不能忽略內部經濟發展下的各種債務問題、社會變遷,與因而可能出現的體制改革壓力。

  台灣則需要誠實地盤點政經實力,作為海島型經濟體,若寄望保護主義意識形態高漲的美國,將籌碼押注在美國的反中戰略上,無異於拿台灣全體國民身家為賭注。台灣從來就沒有自立於國際經貿市場之外的本錢,“製造”是台灣經濟的根基,必須持續創新製造能力,鞏固台灣在全球產業鏈的既有地位。權力者當本著良知,思考如何在兩岸政治僵局中,為台灣的經濟前景留下生機。

  歷史上,每當強權消長角力時,大時代秩序也隨之翻轉。身處其中的各國,均難以無視此變化,而需謹慎因應。然而大局變化下的命運關鍵,仍舊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如此,美國如此,台灣亦然。在特朗普於華府上任、習近平離開達沃斯之後的第一天,我們提醒政府與各界,必穩重、踏實、務實地面對新局。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