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世界

觀察:中德攜手發展 打造合作“升級版”

2017-05-28 16:09:12
  中評社香港5月28日電/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即將訪問德國,在此期間將同德國總理默克爾舉行中德總理年度會晤。

  新華社今天“國際觀察”文章說,如今,中德關係經過45年發展,已站上新起點。未來,中德作為世界經濟和貿易大國,勢必將立足各自國情、順應世界潮流、創新合作理念,打造中德合作“升級版”。

  45年攜手發展

  2017年是中德建交45週年。目前,中德已建立起互利雙贏的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這種關係不僅造福兩國人民,也促進了中歐關係發展與世界和平穩定。

  經過45年發展,中德經貿關係空前密切。德國成為中國在歐洲最大和全球第六大貿易夥伴,中德貿易佔中歐貿易的近三成。2016年,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德國最大貿易夥伴。

  據中國海關統計,2016年中德貿易額為1512.9億美元。中國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中國對德投資29.45億美元,同比增長258.6%,存量達88.27億美元。同一年,德國在華新增投資項目392個,投資額27.1億美元,累計投資項目9394個,投資存量281.8億美元。中國連續三年成為在德投資項目最多的國家。

  共建“一帶一路”

  中德雙方期待,通過這次訪問,在“一帶一路”、雙向投資、第三方市場合作等領域深化合作。業界普遍認為,“一帶一路”建設為中德合作創造了歷史性機遇。

  德國在歐洲國家中最先表態支持“一帶一路”建設。在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57個創始成員國中,德國是出資最多的域外國家。德國各界對“一帶一路”關注度高,中國駐德大使史明德說:“我一年作報告接近50場,近三分之一與‘一帶一路’相關。”

  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迪特爾·肯普夫說:“‘一帶一路’為全球化注入新活力,我們非常歡迎。”這個代表全德10萬家工業企業的行業組織認為,中德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建設和第三方市場開發方面合作空間廣闊。

  據介紹,中德兩國外交部已簽訂阿富汗合作項目協議,兩國將在礦業、救災減災等領域開展合作。中德可持續發展中心日前也在北京揭牌,其目標是推動中德企業在非洲等第三方市場進行合作。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推進,中歐班列的數量快速增長。2016年共開行1702列中歐班列,其中,中德之間的班列有1034列。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經商處公使啣參贊王衛東說,中歐班列為德國企業開展對華貿易提供了新的物流方案,也強化了杜伊斯堡、漢堡等德國城市作為歐洲物流樞紐的地位。德國鐵路公司、DHL快運公司等運輸物流企業也從中歐班列中看到巨大商機,將其作為未來業務增長點。

  共推智能製造

  柏林自由大學客座教授、中德經貿專家史世偉說,“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的對接為中德合作創造了巨大機遇。
  文章續道,早在2014年李克強總理訪德期間,中德雙方就共同發表《中德合作行動綱要:共塑創新》,決定加強“工業4.0”方面的合作。自那時以來,中德之間已建立起“工業4.0”對話機制,簽署了諒解備忘錄和框架合作協議,共促兩國在智能製造領域的合作。兩國還在“工業4.0”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領域開啟系統性和戰略性合作,並建成瀋陽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園等一批合作示範項目。

  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國市場對德國工業企業的戰略意義也愈發重要,尤其是在汽車及零部件、電子光學產品、化工制藥、農業和環保等領域。對德國大眾和寶馬等車企來說,中國不僅是其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也是佈局智能化生產的重要基地。

  另外,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和不斷提高的品質要求為德國高科技、高品質產品提供了市場空間,雙方在技術領域的合作也因此日益緊密。

  不過,史明德坦言,“中國製造2025”與德國“工業4.0”對接過程中也存在問題和疑慮,這需要雙方政府從長遠出發,改變傳統觀念,共同尋找契合點。

  共促人文合作

  中德雙方的人文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快速升溫,成為中德合作的一大亮點,未來發展潛力同樣可期。

  日前,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首次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德國副總理兼外長加布裡爾出席會議,並共同簽署了關於建立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的聯合聲明。該機制涵蓋教育、文化、媒體、體育和青年等領域。

   去年11月,中德簽署首個國家級足球合作協議,包含教練培訓、青少年球員培養等內容,標誌著兩國足球戰略合作邁出新步伐。

  史世偉認為,足球是中德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加強足球合作是促進中德人文交往的重要突破口,發展空間廣闊。

  專家期待,未來隨著兩國國家隊和職業俱樂部間加強合作,青少年足球交流增多,兩國足球產業將實現互利共贏,為兩國人文交往增添更多活力。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