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世界

大華網路報:如何看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2019-12-15 09:32:28
  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中國大陸與美國日前就第一階段經貿協定文本達成一致。美國將延後實施原訂本月十五日起加征關稅措施,並維持現行對大陸輸美產品加征的關稅稅率;換取大陸明年採購五百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以及對保護智慧財產權與匯率等議題做出承諾。這本來早在預期之中,不足為奇,雙方各有所得也各有妥協,但結構性矛盾依舊存在,短暫休兵之後,仍然會繼續較勁。

  大華網路報今天專欄文章說,美國原本計劃在十月十五日將二千五百億美元大陸商品的關稅,從25%提升到30%;對剩下的一千六百億美元商品加征關稅,也將在十二月十五日生效。但在大陸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訪美磋商後,特朗普在十月十一日宣布,暫停於十五日提高稅率的計劃,對於十二月十五日是否關稅,也將視第一階段協議的情況而定。

  此後兩個月期間,雙方密集協商,對於“監督執行機制”,美方先前一直態度強硬,不僅堅持必須是協議的一部分,而且還要保留加征懲罰性關稅的權利,以監督中方;但後來雙方達成共識,朝向一個可行的“爭端解決機制 ”邁進。

  另外,美方也不再堅持特朗普所要求的“全面且完美”的協議。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先前曾經揚言,中國必須停止盜竊智慧財產權、停止強迫技術轉讓、停止駭客入侵電腦、停止傾銷和讓美國公司倒閉、停止補貼大陸國營企業、停止輸出毒品芬太尼、停止操縱貨幣等“七宗罪”,中美貿易戰才會結束。

  如今,雙方已就協議文本達成共識,包括智慧財產權、技術轉讓、食品和農產品、金融服務、匯率和透明度、擴大貿易、雙邊評估和爭端解決、最終條款等章節。美國同意原訂十五日起對大約一千六百億美元大陸輸美產品加征關稅措施,不再實施;但維持對二千五百億美元大陸輸美產品加征25%關稅,及對一千二百億美元大陸輸美商品加征7.5%關稅。大陸則同意購買五百億美元的美國農產品,並採購能源和制成品,同時加強保護智慧財產權,開放金融服務市場。
  這些內容先前多半都已曝光,並無特殊驚人之處。值得注意的是,外傳中方原本希望在農曆新年,也就是明年一月二十五日前,簽署協議,但美方必須取消已徵收的關稅;而特朗普日前卻宣稱“可能要等美國總統大選之後,才會與中方簽署協議”。現在協議條款既已談妥,只剩敲定法律文本,正式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之日,理當不會拖得太晚;雙方的第二階段談判,也將即日展開,不會等到明年美國總統大選之後。

  無庸置疑,在最後關頭屆臨前夕達成協議,當然是中美雙方都深切體認,繼續拖下去,只會兩敗俱傷。就中方而言,巨額關稅對於中美貿易已產生很大影響。據大陸海關統計,2019年前三季,中美貿易總值為人民幣二.七五兆元,比上年同期衰退10.3%,大陸對美出口連續六個月負成長,進口連續十三個月負成長;第三季國內生產毛額(GDP)增速更進一步下滑至6%,創下二十六年半最低水準,雖然跟全球相比還算不錯,但去年GDP成長6.6%,今年卻可能下修到6.1%,衝擊之大,可以想見。

  同樣的,特朗普雖然一再炫耀美國經濟的亮麗數據,但整體貿易逆差不減反增,而且製造業投資在今年第二季與第三季,分別較前一年下跌一.四與一.三個百分點;消費者支出在第三季雖然仍有2.9%的成長,但比起前一季的4.3%,顯有落差;再加上飽受貿易戰影響的農業州選民強烈反彈;充分證明長達十五個月的貿易戰,並沒有使美國真的重新強大,中國大陸也沒有因此被美國打垮。經濟上的隱憂和政治即將面臨的彈劾雙重危機,顯然是特朗普急於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的重要因素。

  儘管如此,美國並未取消或調降原先的懲罰性關稅,只是停止新一波的加征關稅動作,這表示中美貿易戰只是暫停而不是終止。事實上,美國掀起貿易戰只不過是手段而已,其真實目的是在扼制中國產業結構優化以及產業升級,阻撓中國高端製造業的發展,延緩中國崛起的進度;另外迫使中國更大程度地開放貨幣金融市場,一方面攫取龐大利益,一方面將中國的貨幣金融發展控制在美元體系之中。這樣的結構性矛盾既然存在,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又怎能改變?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