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經濟時評

盡快補上海洋科技短板

2019-07-23 09:13:11
  中評社北京7月23日電/日前,中國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極地科考破冰船“雪龍2”號正式交付,計劃於年底和“雪龍”號一同執行南極科考,形成“雙龍探極地”的格局。作為海洋科學研究和極地科考的重要平台,“雪龍2”號將顯著提升中國的海洋調查和極地考察能力,進一步促進中國海洋科學的發展和進步。

  人民日報發表記者劉詩瑤文章表示,“雪龍2”號的自主建造,既是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的一個標誌性成果,同時也是一個重要的提示。當前中國海洋科技創新總體從“量的積累”階段進入局部領域“質的突破”階段,但還存在原始創新較少、關鍵核心技術不多、總體實力不強等短板,須盡快補上。

  自主創新不足,容易導致海洋科技事業發展緩慢。例如,海洋科考的特點是“實驗在海上、發現在海中”“沒有船的科考就像打仗沒有槍”。早年海洋科考“沒船缺設備”,原因就在於我們無法自主研製出自己的科考船舶平台。租用、搭載或是購買國外的科考船和儀器設備,一方面使用起來不那麼得心應手,不能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另一方面,科考平台和設備體現著科研思想和技術路線,大量使用別人製作的科學工具,無形中就只能沿著別人設定的科學方向走,亦步亦趨,無法實現超越。中國是海洋大國,要想在國際科技角逐中掌握話語權,必須依靠創新,制定並實行自己的海洋科技發展路線圖。

  這些年情況有了改觀。“深海勇士”號實現潛水器核心關鍵部件的國產化,為中國深海探測立下汗馬功勞;自主研發建成的海水淡化反滲透膜生產線,已擺脫對國外技術的依賴,能幫助緩解水資源緊張局面;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取得歷史性突破,加快了中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和開發……海洋事業發展中創新的驅動作用越來越強。

  文章指出,繁榮海洋科技,唯有大力創新。這離不開發揮學科綜合交叉優勢,加強海洋學科基礎研究。追本溯源,築牢海洋科學技術大廈,必須對海洋基礎研究實行長期穩定支持和超前部署,提高在深海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自給率。同時,加快完善促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海洋技術創新體系。針對一些具備轉化前景的海洋科技研發項目,在科研院所開發基礎上,充分利用企業的市場能力,不遺餘力地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合作。

  文章強調,強勁的海洋科技創新是海洋強國的特征之一。大力發揮創新的驅動作用,堅持自主創新,不斷探索海洋奧秘、提升海洋科技水平,中國建設海洋強國的基礎會越來越堅實。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