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經濟時評

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優勢

2024-03-28 18:01:31
(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要一手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一手抓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其中,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和滿足人民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礎。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傳統產業在規模體量、結構體系、技術水平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但也要看到,傳統產業“大而不強”“全而不精”問題依然存在,鞏固提升競爭優勢面臨較大挑戰。必須順應產業發展大勢,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為發展方向,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傳統產業關乎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衣食住行,一般具有生產技術成熟、勞動密集等特徵。我國傳統產業產品市場廣、產業規模大、企業數量多,在穩經濟、穩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石化化工、鋼鐵、有色、建材、機械、汽車、輕工、紡織等傳統製造業增加值占全部製造業的比重近80%,是我國保持全球第一製造業大國地位的基本盤。傳統產業尤其是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不僅可以吸納非熟練勞動力以及城鎮化過程中產生的農村剩餘勞動力,還可以在轉型升級過程中創造大量技術密集型就業崗位和更為靈活方便的就業方式,有效助力穩崗擴崗。

  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對於傳統產業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認為傳統產業就是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低端產業”,將傳統產業等同於落後產業。其實,產業本身並沒有高低之分,傳統產業並不代表低端。經過長期發展,我國傳統產業在製造水平、產業體量、產業鏈完整性、國際市場占有率等方面優勢突出。不能把傳統產業簡單“一退了之”,而是要立足已有產業基礎,發揮比較優勢,加快實現轉型升級。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是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過程,其發展方向是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高端化是轉型升級的目標,要推動傳統產業向“高”而攀。聚焦“高精尖”,促進傳統產業向知識密集型、技術技能密集型轉變,加快邁向價值鏈中高端。智能化是轉型升級的抓手,要推動傳統產業向“智”蝶變。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全方位、全鏈條、系統化的改造升級。綠色化是轉型升級的方向,要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而行。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全鏈條、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綠色產業結構和綠色生產方式。融合化是轉型升級的趨勢,要推動傳統產業向“融”而進。遵循產業發展規律和創新規律,推進產業耦合發展,促進傳統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強化區域間協調聯動,推動形成產業鏈上中下游協同、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良好局面。

  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是該不該做的選擇題,而是需要快做、做好的必答題。面向未來,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科學處理好幾對重要關係,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第一,處理好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關係,統籌推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傳統產業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基礎,新興產業為傳統產業長期發展提供新的增長點,二者互為支撐、相輔相成。既要立足傳統產業基礎,廣泛應用新技術、新模式,通過工藝創新、技術創新、市場創新、品牌培育等手段,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完善供應鏈,推進傳統產業“脫胎換骨”;又要引導和支持量大面廣的傳統產業與時俱進,通過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發展動力、打造競爭新優勢,為新興產業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促進新興產業“強筋壯骨”。

  第二,處理好內生動力和外部支撐的關係,把激發傳統產業發展內生動力與營造良好外部環境結合起來。以科技創新引領傳統產業內部改造升級,激發企業創新活力,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強化創新平台支撐作用,推動傳統產業從低端向中高端邁進,解決低端供給過剩、高端供給不足的結構性矛盾。同時,堅持放管結合、放管並重,著力提升政務服務能力和水平,完善經營主體支持政策,在鼓勵社會資本投資、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解決企業融資困難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大力度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破解企業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等問題。

  第三,處理好增量和存量的關係,堅持動能轉換優存量、高端引領擴增量並舉。一方面,在鍛長板、補短板中優化存量。圍繞優勢產業領域,實施一批補鏈、延鏈、強鏈重點項目,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拉長產業鏈條,拓展產業增值空間。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打通產業鏈堵點卡點。另一方面,在鍛新板中擴大增量。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快技術創新,培育新興市場,加快集群化、數字化、品牌化發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鞏固提升傳統產業競爭優勢。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任鵬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