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中國

日本應通過亞投行參與“一帶一路”

2017-07-22 10:27:49
資料圖片:這是位於北京金融街的亞投行總部大樓前的標識。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7月22日電/日本可以通過加入正在建立制度化運營體制的亞投行,參與更加多樣性的大區域經濟圈構想。

  《日本經濟新聞》7月20日載文《日本應通過加入亞投行來參與“一帶一路”》,文章說,作為中國政府主導、覆蓋歐亞大陸的大區域經濟圈構想,“一帶一路”倡議是2013年啓動的。此後,設立了在資金上支持“一帶一路”倡議的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被列為投資對象的國家對這一宏大倡議的啓動表示歡迎。

  在理解“一帶一路”上,2012年至2013年制定這一倡議的事實至關重要。當時,中國國內的意見主張推行與未成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對象的中亞國家加強關系的“西進”戰略,以及解決全球需求不足的“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從當時的中國國內經濟來看,2013年底外匯儲備高達3.8萬億美元,創歷史新高,但鋼鐵和煤炭的產能過剩問題嚴重,還有西部地區發展落後引發的地區差距問題。有人認為,作為充分利用國內過剩設備的刺激經濟措施,中國制定了對西部地區和新興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方案。

  從中長期觀點來看,也可以理解“一帶一路”倡議。作為長期的趨勢,中國與包括非洲、南美在內的新興國家之間的政治與經濟關系密切。

  具有多層含義的“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了如何應對中國式全球化的課題。利用國際貿易分析模式來推算,“一帶一路”的基礎設施建設可以降低出口成本,增加對象國的貿易量,并提升經濟增長率。但是,大區域經濟圈構想在經濟上附帶政治因素也是事實。因此,從以下觀點來梳理是有效的。

  第一種觀點是“硬一帶一路”和“軟一帶一路”。一方面是建設與巴基斯坦的“中巴經濟走廊”、擴大中國至歐洲的鐵路綫路等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可見項目,另一方面是普及以設備出口為附帶條件的技術標准,以及構築衛星信息網和電子商務網絡。
  第二種觀點是“制度性一帶一路”和“非制度性一帶一路”。英德法三國也加入的亞投行在與“一帶一路”倡議有關的機構中最具制度化,是一個加入需要在設立協定上簽字的國際機構。

  日本應當如何參與呢?本月8日,安倍晉三首相在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期間與中國領導人舉行了會談,表示對“一帶一路”倡議寄予期待。

  實際上,此前就有日本商社和大銀行在第三國參與中國企業相關項目的事例。日本企業入駐被認為是“一帶一路”項目的工業區的例子也不少。其實,經濟界先行了一步,6月由日資企業組成的中國日本商會成立了參與“一帶一路”的聯絡協調會。

  在日本持續擴大對需求旺盛的亞洲發展的參與方面,可以是一面以日美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為主,一面通過加入正在建立制度化運營體制的亞投行,參與更加多樣性的大區域經濟圈構想。

  現階段,亞投行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中與其他國際金融機構合作的占大部分,人才也缺乏。亞投行將來有可能成為討論并實施不僅限於亞洲的開發項目的平台之一。(作者伊藤亞聖系東京大學副教授)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