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中國

中國企業正將美國“擠出歐洲”

2018-01-22 11:25:09
這是2017年5月7日拍攝的停靠在希臘比雷埃夫斯港的“中遠荷蘭”號。(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月22日電/美國公司逐漸拋棄歐洲市場,與此同時中國公司則愈發積極地占領。中國對歐盟國家的直接投資超過1000億美元,衆多關鍵基礎設施近些年找到了新主人。為何出現這種情況?這會導致什麼?

  據俄新社1月18日報道,2016年,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以2.805億歐元(1歐元約合7.85元人民幣——本網注)收購了希臘比雷埃夫斯港51%的股份。2017年,中遠海運港口有限公司宣布從丹麥馬士基集團手中收購後者所持的比利時澤布呂赫碼頭的股份,以實現100%控股,之後又斥資2億歐元收購了西班牙諾特姆港口公司51%的股份。之前,中遠太平洋有限公司還收購了鹿特丹一個集裝箱碼頭35%的股份。

  俄羅斯戰略交流中心主任德米特裡•阿布扎洛夫說:“在所有這些交易中,中國的競爭對手中都有美資公司。這直觀地表明,相比美國投資者,歐洲所有者如今更願意讓中國投資者進入自己的市場。”

  中國商人在歐洲收購的不但是海港,還有其他基礎設施。在希臘,他們收購了國有的公共電力公司的股權。在英國,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收購了希思羅機場10%的股份,北京建工集團獲得了曼徹斯特“空港城”的建設參與權。中國化工集團公司去年收購了瑞士農業巨頭先正達,這是中國企業有史以來在歐洲進行的最大規模收購。

  德國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對歐洲經濟的直接投資額從2010年的16億歐元增至2016年的350億歐元——增長近21倍。總投資額在16年內突破1000億歐元。

  2016年,中國人收購了309家歐洲公司或其股份。中國資金投入最多的是英國(23%)、德國(19%)、意大利(13%)、法國(11%)和芬蘭(7%)。不過最近幾年投資結構顯著改變:中國企業開始將更多資金投入運輸基礎設施、不動產、機械制造和汽車工業。
  而美國對歐盟國家的直接投資增長較慢,某些年份甚至下降。

  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教授阿列克謝•波爾坦斯基認為:“中國積極擴大自身在歐洲的存在。這一趨勢可能還不是很明顯,由於美國投資者尚有巨大優勢,但趨勢無疑是存在的。”

  中國企業進軍歐洲并非無足輕重——美國人往往拱手相讓。微軟、蘋果、穀歌、臉書、亞馬遜及其他IT公司最近在歐洲慢慢減少活動。原因是布魯塞爾收緊稅收政策,而在個別情況下直接將其擠出歐洲市場。

  專家強調,刺激中國向歐洲市場擴張的是美國現任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舉措,包括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和巴黎氣候協定,不但令美國減少參與西方世界的事務,而且致使華盛頓在這些事務上的角色被北京取代。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