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評論中國

機器人不能包辦一切,中國需要人

2023-02-24 10:08:54
江蘇連雲港市一家機械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工人安裝一批紡織用卷繞機。(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2月24日電/與當今大多數工業化國家一樣,中國也在面臨技術工人短缺問題。勞動力減少和提高生產力的迫切需求促使中國提出一種解決方案:在工廠車間安裝更多工業機器人。但這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

  美國彭博社2月21日報道《機器人不能包辦一切,中國需要人》,文章說,上個月,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門印發《“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較2020年實現翻番。但與此同時,中國制造業勞動力可能將在未來3年內減少,生產力增速也將繼續放緩,從而增加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總之,這些趨勢表明走向自動化是大勢所趨。

  中國本土企業正在制造可快速精確運作的機器人,它們能組裝汽車、在三維空間移動并以複雜方式扭轉——幾乎像人類的手臂一樣。金屬加工和汽車零部件企業也在紛紛采購機器人。此外,中國政府此前推動自動化工廠的舉措已使中國坐擁全世界最多正在運行的機器人和最高的年安裝量。

  盡管這些機器人旨在填補勞動力缺口,但智能制造的回報需要通過高技能人才來獲取。如果缺乏適當的技能水平,工人就無法為自動化設備編程并操作它們。按照中國推廣機器人的速度,中國近3億農民工可能將無法為制造業產值作出顯著貢獻。截至2021年,大專及以上學歷的農民工占比為12.6%。
  對於世界上最龐大的勞動力群體來說,該狀況令人擔憂。因為10年後,40%有農民工參與的產業都將實現自動化。現在超過半數的農民工年齡在40歲以上,再培訓是一項艱巨任務。與此同時,引進高技能、高學歷的年輕人仍需一段時間。而且,選擇進入制造業的中國年輕人越來越少。如今這些年輕人流動性較低,往往在離家更近的地方找工作。

  為阻止人員進一步流失,中國有關部門為吸引工人返工返崗付出巨大努力。這可能有助於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行業,但倘若鮮有人能操作工廠裡複雜的機器人,這種努力就有可能付之東流。中國政府部門正將重點轉向勞動技能培訓,并鼓勵企業投資職業教育。但讓工人能趕上機器人技術進步的腳步,中國還有更多工作要做。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