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萃大觀

由文入質 文質彬彬

2023-06-04 12:05:20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據光明日報報導,古代詩歌的字詞、詞組、句、句群、段落、篇章,都有內容分層時需要研究的問題。有的詩歌字詞的字義或詞義沒有什麼不同,但是含義卻可以不同。

  例如,李商隱《無題》詩第一句“相見時難別亦難”的兩個“難”字,都是“困難,不容易,做起來費事”的意思,但是第一個“難”側重客觀上的困難,後一個“難”側重主觀上情感的困難。詩歌上下文的含義既連接著字義、詞義,也連接著詩歌作品的內容。因此,字詞也是內容分層的一部分。

  要把握詩歌的字面意義和言外之意,就要對其進行內容分層,而要瞭解詩歌的內容分層,除了採用“意合法”進行分析,還可以從詩歌的語言形式入手,尋找形式標誌。這樣一方面可以克服“意合法”分層帶來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也是由語言的本質屬性和文學作品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有助於我們對詩歌內容分層的理解從具體到抽象,而不是從抽象到抽象。

  詩歌的字數、句數、奇偶、押韵、對偶、語音技巧等在詩歌的內容分層中都能成為形式標誌,幫助我們瞭解詩歌的內容分層。

  語音標記

  有些詩歌押韵時,中間換幾次韵,相同的韵段組成一個內容層,不同的韵段組成不同的內容層。這種押韵的傳統從《詩經》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例如,《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這篇詩一共三個韵段,分別屬於三個不同的內容層,“蒼、霜、方、長、央”是一個韵段,“萋、晞、湄、躋、坻”是一個韵段,“采、已、涘、右、沚”是一個韵段。三個韵段的韵腳字都處在相同的位置上。

  詩歌的語音技巧指詩歌作者為了讀音的和諧,有意使用一些非強制性的語音手段幫助內容分層。語音技巧在詩歌內容分層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唐劉長卿《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歸遠。”這是一首五絕,通篇都不對偶,但“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在相同位置上使用了叠音技巧,使“蒼蒼、杳杳”成為同一個內容層的標誌。

  數量標記

  字數和句數、奇偶等也有內容分層的作用。《詩經》中每一句詩多為四個字,因此《詩經》很多篇詩都是四個字為一個內容層。其後的詩多為五個字或七個字,這顯然具有內容分層的作用;詞、曲每一句的字數往往是參差不齊的,但是其中每一句的字數多少都有格律的規定,因此它們的字數也有內容分層的作用。古代絕大多數詩歌的句數是偶數。從第一句算起,一奇一偶組成一個內容層。例如,杜牧的《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其中,前兩句和後兩句分別是一個奇偶,構成兩個內容層。

  有的詩歌儘管多次換韵,但是各韵段的句數常常相同,也能起到劃分內容層的作用。例如《詩經·周南·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表面上看,這首詩“鳩、洲、逑、流、求”可以處理為一個韵段,其實不然。因為這首詩每四句形成一個內容層,所以這篇詩有五個內容層:①“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一個內容層,“鳩、洲、逑”是一個韵段;②“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是一個內容層,“流、求”是一個韵段;③“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是一個內容層,“得、服、側”是一個韵段;④“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是一個內容層,“采、友”是一個韵段;⑤“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是一個內容層,“芼、樂”是一個韵段。②④⑤中都出現“參差荇菜,左右+A+之。窈窕淑女,BC+D+之”的復叠格式,但③沒有。從語言形式上看,②最後的“求之”,到了③,就成了打頭語。就內容層來說,②③內容更緊密,它們可以構成一個內容層,所以有人以為《關雎》可以歸並為四章,讓②③兩章歸並為一章。《毛傳》分為三章,這是以為最後兩章內容更接近,可以並為一章。《毛傳》有它的道理。

  由此可見,同一個內容層可以容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韵段,但是同一個韵段不能拆成兩個不同的內容層。例如,北朝民歌《木蘭辭》開頭:“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唯聞女嘆息。問女何所思,問女何所憶。女亦無所思,女亦無所憶。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征。”一般將這兩個韵段歸為一個內容層:其中“唧、織、息、憶、憶”是一個韵段,“兵、名、兄、征”是一個韵段。能不能將“唧唧復唧唧”至“唯聞女嘆息”劃分為一個內容層,“問女何所思”至“從此替爺征”劃分為另一個內容層呢?後面的這種劃分不免支離破碎。

  修辭標記

  很多修辭手法具有內容分層的作用,這在古代詩歌中很容易看出來。例如對偶、排比、復叠、回文、層遞、頂真、雙關等。

  上引《蒹葭》一詩,它的三個內容層的劃分不僅在押韵上表現出來,而且在相同位置上句子的長短、語法結構以及復叠上都表現出來了,有力地證明《蒹葭》一詩這三個內容層的劃分有客觀依據。再如,李白《渡荊門送別》中間四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其中,前兩句對偶,後兩句對偶,分別構成一個內容層。元馬致遠《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前面三句的每一句都由三個定中結構形成鋪排,三句之間又形成排比,構成一個內容層。後面兩句跟前三句不構成排比,是另一個內容層。

  古人如果在相鄰兩句中使用雙關的修辭手法,這兩句一定是一個內容層。一般而言,甲內容層的最後一句和乙內容層的開頭一句之間不會出現雙關。例如,李商隱《無題》是一首七律,其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使用了雙關的修辭手法,“絲”諧音“思”,是諧音雙關;“淚”指燭淚,又跟眼淚的“淚”語義雙關。因此,這兩句組成一個內容層。“春蠶到死絲方盡”或“蠟炬成灰淚始幹”都不可能單獨跟該詩其他六句的任何一句組成一個內容層。
內容和形式之間客觀上有協調一致的關係,內容不能離開形式,形式也不能離開內容。上舉例證可以證明,古代詩歌的語言形式跟它的內容分層常常是協調一致的,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古代詩歌的語言形式去瞭解它的內容分層。研究這些跟內容分層相關的語言形式,將其中的規律提取出來,對於人們正確理解古代詩歌的內容分層,推進詩歌教學和鑒賞,無疑具有積極作用。

  (作者:孫玉文,系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