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與自然

風吹草低見牛羊 台胞遊敕勒川草原

2023-08-07 00:38:39
台胞們在草原上騎自行車(中評社 徐媛攝)
台胞們在草原上騎自行車(中評社 徐媛攝)
敕勒川草原(中評社 徐媛攝)
敕勒川草原(中評社 徐媛攝)
站在敕勒川草原遠眺,可以看到昨日台胞們參訪的惱包村(中評社 徐媛攝)
敕勒川草原(中評社 徐媛攝)
台胞在蒙古包前合影留念(中評社 徐媛攝)
敕勒川草原(中評社 徐媛攝)
敕勒川草原(中評社 徐媛攝)
  中評社呼和浩特8月7日電(助理記者 徐媛)8月5日,“守望相助 共話治理”台灣基層交流參訪團來到敕勒川草原,該草原位於呼和浩特市東北部的陰山山脈大青山南麓,是蒙古族、漢族等多個民族的聚居地。敕勒川草原是中國北方最著名的草原之一,被譽為“北國草原明珠”。

  從大巴上下來,花香、草香撲面而來,滿眼都是青翠的綠。正如《敕勒歌》中所唱的,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夏日的敕勒川草原氣候宜人,幾座大大小小的蒙古包坐落在草原之中,繪成一幅頗有內蒙古風情的油畫。放眼望去,除了遼闊的草原,還有趁著周末來遛娃的周邊市民在步道上漫步。

  面對這樣美麗的景象,很難有人想到,十年之前,這裡還是一片砂石灘。

  2012年之前,受多年乾旱少雨、開墾采石等因素影響,這片近3萬畝的天然草場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2012年起,呼和浩特市實施陰山山脈大青山南坡綜合治理工程,修復敕勒川草原是重要內容。修復團隊在掌握基本“生態數據”後,制定出“人工干預下模擬天然草原”的綜合治理方案,精選出適合在當地生長的植物品種,採取人工干預與自然恢復相結合的方式,改良土壤、重建植被群落。

  修復工程實施兩三年後,草原植被日漸濃密。動植物數量都有顯著增長,實現了生態系統良性循環。陰山山脈大青山南坡綜合治理工程實施以來,累計投資72.83億元。在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理念指導下,當地還根據地形地貌等情況,科學恢復了草原上的湖泊與濕地。敕勒川草原生態已具備自我恢復能力,生態旅遊產業發展越來越好,2020年成為首批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建設單位之一。為了充分保護野生動植物,如今的敕勒川草原上專為游人建起懸空步道和專用自行車道。

  台胞們四人一組,沿著專用自行車道騎行。沿途可以看到連綿的青山、錯落的蒙古包、繁盛的花草、清澈的湖水、肥美的牛羊。“大草原非常美麗,我們騎了一個半小時的自行車,這裡的氣候很舒服,不是特別熱。親身到這裡才能體會到書里寫的土地遼闊,一眼看過去望不到邊。”一位台胞說。

  敕勒川草原規劃占地2.4萬畝,包含敕勒川草原核心區、呼和塔拉會議中心、內蒙古少數民族群眾文化體育運動中心、薩仁湖、騎游道等多個特色項目。2021年,敕勒川草原文化旅遊景觀帶全年接待遊客558萬人次,實現收入20.5億元。近兩年興起的鄉村旅遊、野外露營熱,讓這裡的農民吃上了旅遊飯,收入穩步提高。據統計,自修復工程實施起的十年間,內蒙古全區累計種草2.86億畝,年均防沙治沙1200萬畝以上,草原植被蓋度由40.3%提高到45%,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

  “守望相助 共話治理”台灣基層交流參訪活動由內蒙古自治區台辦主辦,呼和浩特市台辦、包頭市台辦、鄂爾多斯市台辦承辦。活動邀請台灣高雄市、台南市村里長和社區工作者共39人,兩岸基層工作者將通過參觀、座談、家訪等形式,分享經驗、互學互鑒,增進對彼此基層治理體制和治理模式的瞭解,探討提升基層治理能力新模式,推動兩岸基層治理水平共同提升。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