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與自然

生態環境部答中評:我國空氣質量穩中有進

2023-12-12 00:30:05
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中評社 海涵攝)
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現場(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 海涵)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2月11日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大氣環境司司長劉炳江在會上介紹《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有關情況。在回答中評社記者提問時,劉炳江指出,今年我國空氣質量穩中有進,大大增強了今後我們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的信心。

  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5.1%,同比下降1.2個百分點,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為1.6%,同比上升0.8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同比上升3.7%。

  劉炳江就此表示,今年全國空氣質量確實有所波動,但坦率地講,能穩定在這個水平,大大增強了今後我們進一步改善空氣質量的信心。疫情期間,社會經濟活動量大幅減少,又加上連續三年的拉尼娜現象,所以2022年同2019年相比,PM2.5濃度下降了7微克/立方米,這確實使得空氣質量進一步改善。我們曾經預判過,今年PM2.5濃度可能會大幅反彈,我們定的目標,就是今年PM2.5濃度比去年上升10%以上,但現在(截至11月底)只上升了3.6%,可以說穩住了,所以我們對以後進一步改善更有信心了。

  “我們說的‘穩’,是現在全國PM2.5濃度同比僅上升1微克/立方米,同疫情期間相比基本持平,同2019年相比下降12%。”劉炳江說,2019年可以視為正常年,今年遇到了更加極端的天氣狀況,據中國氣象局統計,今年全國共發生了17次沙塵天氣過程,為近十年來最多,比平均值高50%,其中沙塵暴及以上強度過程達到5次,是近十年同期平均的2倍左右。特別是3月19日到23日的強沙塵暴天氣,影響了20多個省份,北方多地PM2.5、PM10濃度達到嚴重污染,張家口PM10峰值濃度超過9000微克/立方米。衛星觀測數據表明,今年我國沙塵天氣影響我國國土面積達529萬平方公里,超過半個中國。截至11月底,僅沙塵天氣就使我國優良天數比率損失3.3個百分點,使得PM2.5和PM10濃度分別上升了1微克/立方米、10微克/立方米,是近十年來影響最大的一年。疫情後,大氣污染物排放增量也比較大,舉一個數據,火力發電量增加了5.7%,十種有色金屬產量增加7%,原油加工量增加11.2%,公路客運和公路貨運分別增加了23.5%和8.2%,經濟活動量明顯增強帶來了污染物排放的增加。在這兩個因素影響下,到11月底,全國PM2.5濃度同比僅小幅上升3.6%,就是上升1微克/立方米,好於今年的目標任務和“十四五”的時序進度,所以說穩住了。PM2.5濃度現在穩在29微克/立方米,到年底如果不出現大範圍的污染過程,預計就是30微克/立方米,就是穩住了。

  “穩中有進”的“進”在哪兒呢?劉炳江介紹,全國三大區域,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和汾渭平原,平均下來PM2.5濃度還是改善的。這種“穩中有進”給我們增強了信心,比年初預測的要好很多。之所以取得現在的局面,主要是今年以來,我們會同有關部門、各地方加大了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的力度。年初,我們就認為氣候異常帶來的不確定性要靠更多的減排來衝抵它的影響。因為還沒有到年底,整個數據還沒有累積起來,比如說超低排放改造,鋼鐵行業的超低排放改造,全國已累計完成4億噸,其中,今年一年完成量就等於前面幾年量的總和。山西省4.3米以下的焦爐今年已全部退出,總產能達到2300萬噸,這個減排量是比較大的。山東省位於原“2+26”通道城市的所有長鏈條鋼鐵產能全部清零。還比如,我們正在推進北方地區清潔取暖,今年已經完成了200萬戶,交通結構調整方面,建成並開通了重點鐵路專用線65條,全國鐵路和水運貨運量同比增長6%;新能源重卡共銷售2.4萬輛,同比增加36.9%。我們持續開展大氣監督幫扶,開辟“線上+線下”兩個戰場,今年已累計檢查企業3.8萬家,精準打擊突出涉氣環境問題1.1萬多個。通過上述措施,只要後面20天不出現長時間、大範圍污染過程,今年空氣質量可以說是處於穩中求進的局面,也為我們以後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增強了信心。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