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網評:難以接受吳敦義的“一中各表”

2017-06-02 00:18:56
  中評社北京6月2日電/網評:難以接受吳敦義的“一中各表”

  作者 姜文來 北京 評論員

  吳敦義當選國民黨主席,習近平主席發去賀電,吳敦義回電致謝,將一九九二年雙方達成的“兩岸都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是對於它的含義,雙方同意用口頭聲明的方式做各自表達”作為回復的開頭,其用意就是表達台灣單方概述的 “一中各表”,就是一個中國,但一個中國的含義認知不同,大陸所說的一中即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所說的一中就是“中華民國”。其用意是突出 “一中各表”的 “九二共識”。

  大陸會接受吳敦義的“一中各表”嗎,答案是大陸難以接受。

  按理來說,吳敦義的兩岸路線繼承了馬英九的兩岸路線,為什麼大陸能容忍馬英九的 “一中各表”,卻不會接受吳敦義的“一中各表”,難道 同一個“一中各表”也會各表嗎?其根本差異是時空不同,而且效應不同。

  大陸之所以容忍馬英九 “一中各表”,是在民進黨執政情況下,大力搞“台獨”,大陸需要台灣內部力量制約民進黨,國民黨承擔起反 “台獨”的重任。馬英九上台執政後,大陸支持馬英九,希望他迅速恢復台灣經濟,提振反“台獨”的力量,所以和馬政府簽訂了一系列協議,儘管這些協議大陸明顯 “吃虧”,大陸本著 “兩岸一家親”的心態和台灣相處,促進了兩岸的交融,為兩岸人民帶來的更多的福祉。同時也給馬政府更大的國際空間,在一個中國原則下能夠參與部分國際會議,台灣在國際舞台上有了一定用武之地。馬政府執政8年,馬政府利用 “一中各表”為台灣贏取了更大的福利,但他只想 “贏利”,不想付出,只要經濟利益,不想觸摸政治,在反“台獨”問題上模糊甚至有“獨台”的傾向,對 “台獨”妥協再妥協,容忍再容忍,以至於馬政府執政的8年,正是 “台獨”瘋狂成長的8年。現在反思台灣 “台獨”成長史,和國民黨不堅定地反“台獨”有密切的關係。 “一中各表”為“台獨”或 “獨台”留下了成長的空間。

  馬英九時代大陸沒有承認過 “一中各表”,只是容忍了 “一中各表”,吳敦義的 “一中各表”大陸不會承認,甚至連容忍都不會容忍。其主要原因:一是吸取馬英九 “一中各表”的教訓,馬英九的 “一中各表”表得“台獨”勢力迅速增長。二是吳敦義 “一中各表”的“獨台”傾向疑慮沒有消失,他在競選黨主席說的話很傷大陸人的心,加重了吳敦義“獨台”疑慮,他連自己是 “中國人”都拒絕承認,對統一更是遠而避之,這些行為讓大陸更多人認為吳敦義會將“一中各表”作為一種道具,騙中國大陸,真正的目的就是想 “獨台”。第三,兩岸關係在蔡英文執政後由於拒不承認 “九二共識”,多年積累的兩岸關係大廈坍塌,台灣人民因此受到極大的傷害,台灣人民已經深刻地體認到 “台獨”沒有前途,兩岸關係再壞也壞不到陳水扁執政和大陸對著幹的局面,現在正是教育台灣人民 “台獨”和“獨台”都沒有好下場的時候,大陸還沒有傻到不能接受 “台獨”卻可以接受 “獨台”的領導人。

  馬英九的“一中各表”是兩岸發展過程過度的產物,他已經完成了歷史使命,需要進一步深化“九二共識”,“化異存同”,向 “一中同表”方向努力。吳敦義卻繼承馬英九過時的兩岸 “遺產”,不思進取,固守殘缺,大陸當然難以接受。其實大陸已經釋放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信號,聰明的吳敦義應該接收到了,該對其“一中各表”有所觸動吧。

   兩岸同屬於一個中國,這是兩岸共榮共享的基礎,脫離這個政治基礎,台灣想各表,只能增加障礙,向著一個共同目標邁進,同呼吸共命運,是兩岸人民最大的福祉。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