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在日華人遭遇“文化細節”衝突

2014-04-30 10:18:13
在日本某機場睡覺的中國人。
  中評社香港4月30日電/目前,在日生活的華人超過80萬,兩國民眾通過草根交流,不斷加深了解,同時也促進了中日經濟與文化的發展。然而,中日兩國表面上看起來“同文同種”,同屬東方民族,由於生存環境與發展階段的不同,在文化深處存在著很大差異,如果不加以注意,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矛盾及文化衝突。

  混浴浴場的“目光管理”

  據日本《中文導報》報道,古來日本有混浴的風俗,德川幕府的江戶時代是日本男女混浴的大發展的時期。日本有記錄的最早的公共浴室是在1591年左右,相當於中國的明朝時期。打破日本大門的美國佩里將軍曾在他的《日本遠征記》中記道,“男女赤身裸體地在那裡走動,他們(她們)自己都沒有覺得自己是赤裸著,看著他們亂七八糟的混浴場景,這個國家的道德之心受到了質疑”。

  明治維新以後,外國人多把混浴稱為“野蠻習慣”,所以混浴已不多見,一般的浴場都是男入“男湯”,女入“女湯”。

  但是近年日本溫泉很有人氣,設備雖不是很先進,但水質優良的“秘湯”十分引人注目,一些溫泉允許客人穿著泳裝等稍加遮蓋的服裝男女混浴。這樣的混浴也吸引了許多中國遊客,但是中國人不知道日本人的習慣,經常兩眼直勾勾地盯著一同混浴的日本異性客人的某個部位,使異性客人很難堪。

  一位溫泉的經營者說,尤其是中國男性,經常凝視其他女客人,這是沒有常識的。古來日本在混浴浴場就有一種約定俗成的默契,就是不互相緊盯著瞅。無論在什麼地方,日本人不僅對自己的動作、行為進行符合禮節的管理,而且對自己的目光也要進行管理。甚至有“目光管理”的講座。目光管理在日本是一項禮貌教育,也是一門學問,目光放肆無忌的人被認為是沒有禮貌的人,因此到日本旅遊或在日本生活,要學會目光管理。

  手紙用法引起文化摩擦

  近幾年,隨著訪日中國遊客不斷增多,日本在熱烈歡迎中國客人來日消費、拯救日本疲軟的觀光業、振興日本經濟的同時,也出現了責難中國客人禮儀和習慣的聲音,包括廁紙問題。比如,中國遊客在東京淺草寺公用廁所里用手紙不扔便池衝走,而是扔在垃圾箱里的行為就備受關注。據寺院的人說,這種現象從去年開始急增,特別是中國團體觀光遊客來訪後尤其普遍。

  淺草寺相關人士稱,開始時,他們用繁體漢字寫了一則通告貼在廁所內,但“似乎未能把意思傳達給中國遊客”。現在他們改用簡體漢字,希望能減少這種現象。除了淺草寺,經常有中國旅行團光顧的東京電器街秋葉原,也遇到了類似問題。

  日本有人認為這是中國人沒有禮貌的表現。但也有媒體人士指出,中國的下水道和水洗廁所的普及率還很低,就是有水洗廁所的地方,也不一定像日本那樣到處配有在便池里能夠融化並馬上衝走的紙張。據了解,中國的廁所用紙千差萬別,沒有統一用紙,廁所很容易堵塞,中國人一般都在廁所里備好裝手紙的紙簍。所以,中國客人的這種做法,不是惡意,他們只是擔心廁所堵塞。

  但是,要推動中日旅遊事業擴大發展,中國人需要快速“入鄉隨俗”,日本接待方面也要加深理解中國的發展階段和不同的文化,學會“有容乃大”。
  收銀台上站小孩的風波

  從衛生習慣來說,日本是非常愛清潔的民族,很多中國人認為“沒關係”的,在日本人眼里則是大問題。電車上小孩子是否可以穿著鞋上座,而讓鞋子在座位上磨蹭著?暫時沒有廁所,是否可以把小孩子放在公共場所的椅子上換尿布?超市的台子上是否可以讓小孩坐甚至站一會兒?這樣的小事時常發生,甚至引發大爭吵。

  一位中國人婦女帶著孩子上超市,孩子哭鬧之際讓孩子站在了裝菜的台子上,隨之引來日本大媽的厲聲譴責。年輕主婦惱羞成怒,與之對吵,不歡而散。回家後主婦越想越氣,在華人網站上傾訴並稱“昨天見到個瘋女人”。結果大多數網友都指責這位主婦自己做錯了。

  主婦在網上寫道,“孩子最近感冒一直不好,喜歡吭吭嘰嘰,昨天去超市買東西,說什麼也不坐嬰兒車,非要抱著!我把嬰兒車放到裝東西的台子附近,左手抱孩子右手菜筐,實在抱不動了,因為孩子還是不肯離開我,就讓她站在台子上,一邊付錢一邊裝東西。這時後面買東西的老太太衝我過來就一頓怒吼,說這個台子是放吃的地方怎麼讓孩子站上面!沒有常識!趕緊讓她下來。她說了很多,而且是衝我怒吼著,我也爆發了,後悔怎麼沒學兩句日語罵人的話”。點擊進入下一頁

  這位主婦的言論在網上激起批判,也有人理解同情。不過大多數人指出是主婦的錯誤。華人主婦最後也表示,原來這個台子好多人都說和飯桌一樣,她沒有常識,以後會多注意。她感謝那些善意的理解和提醒。

  泳池邊的照片與隱私權

  陳媛(41歲)來日本留學就職後結婚,36歲了才生下女兒美加,十分疼愛,自從有了女兒,生活重心就成了孩子。她辭去工作,專心在家當起主婦,像日本媽媽們那樣,領著孩子上公園,學鋼琴、游泳、芭蕾,每天都排得滿滿的。

  事情發生在游泳課。女兒美加3歲學習游泳,到4歲時已經進入中班,還認識了小朋友,大人之間也有來往。美加所上的健身房的幼兒游泳班是以帽子顔色來區分的,從粉紅色到紅色、藍色、綠色等等,剛換了顔色那天正好是公開參觀日,媽媽們可以直接下到泳池邊去看孩子們學游泳。大家紛紛拿著手機或照相機給孩子拍照留念。

  陳媛欣喜地看著女兒在水里熟練地游著,等她一上岸,就拿著手機給女兒拍照,小美加還拉來兩個小夥伴,一起對著相機露出笑容。陳媛回家後,就像往常那樣把孩子的照片放到臉書上,並充滿喜悅地配上文字,介紹孩子們學游泳的情景。陳媛並非不知道保護個人隱私等問題,但她認為臉書只有熟人才能看到,基本是真實姓名,所以一直都比較放鬆。

  當天晚上,突然接到一起游泳的孩子的媽媽電話,說話雖然很客氣,但語氣嚴峻,與平時的溫柔完全不同。日本媽媽很嚴肅地說:“請把您臉書上我女兒的照片盡快删掉,順便提醒您最好把小美加的也删掉。”陳媛也意識到可能是這位媽媽看到了照片,不願意公開孩子的照片。

  下一周游泳課時,陳媛親熱地和其他媽媽打招呼,但其他媽媽明顯態度冷淡,令陳媛很不解。一場課結束,陳媛忍不住問那位來電話的媽媽,是不是因為照片的事兒。日本媽媽看她態度誠懇,終於直言不諱地表示,為了防止戀童癖惡用照片,日本現在沒有人會把小孩穿游泳衣的照片放到網上去。聽到這些,陳媛一方面感到自己太不小心,讓其他媽媽感覺不舒服,另一方便感到兩國對待隱私尤其是小孩子隱私的注重很不一樣。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