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89歲台籍日軍看護婦 不恨日本只恨國民黨

2015-08-15 00:46:08
89歲的廖淑霞,當年在上海日本租界,接受四個月的護理教育,正式成為日本赤十字社的看護婦。(中評社 黃文杰攝)
廖淑霞說,當年日本政府欠她的薪水,足以買一棟樓房 ,抗爭半世紀後,只拿回1750美元。(中評社 黃文杰攝)
  中評社桃園8月15日電(記者 黃文杰)89歲台籍日軍看護婦楊廖淑霞,二戰期間雖然被日本拉去當戰地護士,穿梭在戰火中運送傷患,日本政府更欠她的薪水,足以買一棟樓房,但她對於日本仍有分好感,還保有先生楊秋標出征的“千人針”,她跟多數台籍老兵一樣,曾經受到國民黨政府迫害,不恨日本最恨國民黨。

  1945年8月15日,是日本宣佈敗戰投降的日子。70年後的今天,民進黨執政的桃園市政府文化局為紀念終戰70周年,特別籌劃“戰爭˙血淚˙台灣兵-終戰70週年紀念展”,開幕茶會,邀請學者、專家及台灣兵、看護婦出席,不論中日戰爭、太平洋戰爭、國共內戰都有台灣兵參與的影子,他們有些流落異鄉,甚至戰死沙場,過程心酸不為人知,他們的故事,都是辛酸的血淚史。

  其中,呂崇德、簡士性同為海軍高座少年工,呂崇德說,1943年共有8000多位少年工附日本海軍工廠造飛機,採取的方式是半工半讀,上午讀書、下午工作,學習造飛機技術後分發台灣部隊服務,沒想到台灣光復以後,蔣介石的國軍對於少年工竟然一概不用。

  簡士性更慘,台灣光復後,他跟著外省籍老師學國語,被密報匪諜,27人被捕,有17人遭槍決,簡士性則被囚禁綠島12年,小琉球管訓1年半,是白色恐怖受害者。

  會場最受矚目是穿日本赤十字社的看護婦服裝的廖淑霞,今年89歲,當年隨家人從台灣遷往上海日本租界,就讀日本人讀的小學校。

  上海女子商業學校畢業,在東亞海運船公司工作,1944年,被徵調到上海郊外的日軍1632部隊陸軍病院服務,接受四個月的護理教育,正式成為日本赤十字社的看護婦,在戰火中冒險照顧從中國前線和南洋戰場送來的傷兵,甚至要在空襲戰區穿梭砲火,抬著擔架來回護送傷患到醫院或防空洞,是中國戰場極少數的台籍女軍護。

  二次世界大戰後期,到日本投降為止,總計有8萬多名台灣人,被殖民政府強拉到前線作戰或支援,這批人被日本稱作是“台灣特別志願兵”,但是日本戰敗後,所有的軍餉、補償一夕成為廢紙,日本政府對活著回來的台籍老兵,或是戰死的台籍老兵遺族不聞不問,日本政府的虧欠,成了當年台籍老兵一輩子難以彌補的痛。

  說起日本欠薪的往事,廖淑霞阿嬤拿起證書與保存文物,描述當時她在上海日本租界讀書,到日軍醫院服務,如何醫院學習護理的技巧。

  對於日本政府欠她的薪水,足以買一棟樓房,廖淑霞阿嬤說,抗爭半世紀後,只拿回1750美元,只是台灣光復後,國民黨很仇視台灣人,根本不願意幫助向日本政府索討積欠薪資。

  跟黃主文、林義雄台大法律同班,熱心台灣文化推廣的國際倉儲物流協會聯盟前會長黃仁安,也蒞臨會場。

  黃仁安本身也是桃園楊梅世聯倉儲董事長、世聯倉運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他提到台籍老兵的故事,在今日紀念終戰70週年來看,確實會因為史觀不同,看法不同,但不是因為台灣曾受到日本殖民,台灣人對日本要仇恨或保有感情,不能這樣簡單二分法,而是需要往前追溯到荷蘭時期開始。

  他認為,當每個朝代,每個外來統治來殖民台灣,台灣需要擺脫悲情宿命,從自己角度來看歷史,但這不是台獨思想,好比黑奴被賣到美國,換了不同主人,歷史不能被曲解,台灣人有權要去好好認識二次大戰終戰歷史。
廖淑霞對於成為台籍日軍看護婦,言談中有種驕傲,不怪罪日本,只痛恨國民黨。(中評社 黃文杰攝)
廖淑霞還保有先生楊秋標出征的“千人針”。(中評社 黃文杰攝)
廖淑霞是中華台籍原日本軍人軍屬暨遺族協會的重要幹部,獲頒“台灣兵”紀念章。(中評社 黃文杰攝)
呂崇德(左)、簡士性同為海軍高座少年工,強調日本不是強徵他從軍,而是考試進入。(中評社 黃文杰攝)
“戰爭、血淚、台灣兵,終戰70週年紀念展”在桃園文化局登場。(中評社 黃文杰攝)
廖淑霞保有的普通渡航證明書,類似現在“台胞證”。(中評社 黃文杰攝)
“戰爭、血淚、台灣兵,終戰70週年紀念展”在桃園文化局登場,看到許多老文物。(中評社 黃文杰攝)
“戰爭、血淚、台灣兵,終戰70週年紀念展”在桃園文化局登場。(中評社 黃文杰攝)
國際倉儲物流協會聯盟前會長黃仁安。(中評社 黃文杰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