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人大國發院舉辦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

2017-05-30 00:21:28
黃嘉樹
李義虎
林紅
彭維學
史曉東
王英津
謝郁
嚴峻
鄭劍
鄭振清
  中評社北京5月30日電/2017年5月22日,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國家統一研究中心舉辦“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全國台灣研究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國防大學、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等單位的十餘名涉台專家學者共同就蔡英文上台一周年的島內政局及未來兩岸關係走向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和交流。

  會議分上下兩場,上半場由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國家統一研究中心主任黃嘉樹教授主持,後半場由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國家統一研究中心研究員林紅副教授主持。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鄭劍認為,蔡英文上台一年來,她的兩岸政策基本沒有突破去年就職演說的框架,她的實際做法根本上講是民間作秀和回避矛盾的表現,一步步使台海局勢向危險的局面轉變,但囿於國際環境的牽制,她在未來也會有所節制,短期內一般不會貿然採取極端行為。我們還要恰當發揮國民黨的作用,不能輕視國民黨這一力量。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謝郁研究員認為,從內部施政看,近期民調顯示蔡英文的執政滿意度普遍低於30%,這表明,社會大眾對民進黨執政的期待和信任變成了失望與不滿,民眾一年來對當局經濟提振民生改善“無感”,反而是轉型正義,歷史清算、年金改革等等,增加了社會的對立與裂痕。在兩岸關係上,應該說,從去年下半年聲稱要“力抗中國壓力”到日前的“三新”說法,自始至今蔡英文都沒有完成“答卷”的意願和想法。虛與委蛇、推委回避,同時內部施政推進"去中國化"、"降公投門檻",結果必然是兩岸關係急轉直下,對話中斷,交流降溫,大陸民意反彈、武統聲浪漸起。時至今日,蔡英文兩岸關係上可轉還的空間越來越窄,如不改變立場與做法,正面回應兩岸關係最根本的關鍵性問題——九二共識,兩岸僵局就無從打破,越拖下去,流失的是兩岸和平的機會與共同發展的時間。在從外部形勢看,海湖莊園會談後,中美戰略格局回歸基本面,“一個中國”和台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特朗普經過幾個月的摸索之後有了較為清楚的認知,基本回歸到了美國既有的“一個中國”政策,台灣作為棋子的分量並不如蔡英文所期待的重要,她能從中美對抗中“火中取栗”的空間十分有限。

  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彭維學研究員指出,兩岸關係進入了“緊綳對抗、總體可控、深度調整”的關鍵時期。蔡英文“柔性台獨”路線是兩岸關係走向“冷對抗”、“冷衝突”的根源所在。面對複雜的兩岸局勢,大陸採取了“遏獨”戰略並取得明顯成效,推升了蔡英文在兩岸議題上的民意壓力。未來隨著民調滿意度持續下降,黨內綠營不滿加劇,尤其是2018年選舉需要,蔡英文有可能從提升與美日實質關係、挑戰一中國際框架、加速“內政台獨”、縱容“急獨”活動、加強管控兩岸民間交流等處著手,升高兩岸風險。但總體而言,台灣民眾對蔡英文兩岸政策的看法出現積極變化,“促融”戰略在島內的社會基礎逐步擴大。

  北京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李義虎教授指出,蔡英文上台一年以來,無論是內部事務還是兩岸關係,都可說是執政業績不佳,對外關係輸得更慘。從戰略方面考慮,我們首先要依靠大陸自身的發展和進步,強化自身實力,大陸崛起必然帶來兩岸力量對比特別懸殊,對蔡英文當局造成強有力的威懾,對人心也會產生影響。同時要警惕“文化台獨”、“教育台獨”及“釋憲釋法台獨”等新問題,要有反“台獨”的新政策和新手段。

  全國台灣研究會副秘書長嚴峻研究員認為,蔡英文自去年5月上台執政以來,在兩岸關係的論述上雖然與民進黨傳統的立場相比有所調整,但對體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則採取回避的態度,因此一直沒有回答“兩岸是一個國家還是兩個國家”這一大是大非的問題。面對未來,今後中國大陸將一方面把握當前兩岸關係的工作重點,即反對各式各樣的“台獨”,堅持“兩岸同屬一中”底線不動搖;另一方面以足夠的戰略定力與耐心,從中國國家總體戰略的角度來看待台灣問題,進一步推動兩岸民間交流與合作,促進兩岸經濟社會融合,努力先做到兩岸生活的統一、社會經濟文化的統一與整合,再逐步推向政治及法律意義上的統一,因為和平統一仍然是中國大陸的最佳選擇。

  國防大學史曉東副教授認為,蔡英文上台一年來存在著三個誤判:第一,蔡英文對中國大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決心意志和能力存有誤判,妄圖以"民主″為由破壞一中現狀,對抗一中原則。第二,對中美關係的發展趨勢特別是台灣在中美兩大國中的地位作用存有誤判,總想以小撼大、搞小動作。第三,蔡英文對自己的施政能力和台灣內部形勢發展存有誤判,施政乏善可陳,搞政治清算卻不遺餘力。基於這些誤判,僅一年時間,蔡英文施政已經舉步維艱,有的政策出現"發夾彎",有的政策四處碰壁,有的政策則不了了之,總的看是不成功的。對於蔡英文當局破壞一中現狀,對抗一中原則的行為,中國大陸既堅持原則,牢牢守住一中底線,不給蔡英文以可乘之機,同時也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克制,給蔡英文留出了"答卷″的時間和空間。在具體問題上就事論事,沒有上綱上線,搞大批判。這顯示了中國大陸希望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保持台海和平穩定的誠意和氣度。但是現在看,留給蔡英文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鄭振清副教授從制度設計和政策框架角度探討了兩岸交流與社會整合問題。他認為,我們在兩岸事務的交流制度設計上應重視授權社會組織與台灣的社會團體進行對接,開展更為豐富的兩岸社會交流。在和平統一的方式上,我們應推進吸納式的統一,將台灣的社會力量和青年一代整合到國家發展與民族復興的大道上。為此,除了堅持在兩岸協商和台灣的國際空間問題上堅持一中原則,在反台獨上運用反分裂國家法等法律法規“亮紅燈”以外,也要全面推動各部委、省市對台政策的完善,讓台灣同胞享有全面的國民待遇,促進兩岸社會的深度融合,這就是“亮綠燈”。2016年以來,我們的對台政策正在完善“紅綠燈”框架,這有利於大陸主導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有助於將台灣民心引導到正確的政治經濟社會道路上來。

  人民大學國發院國家統一研究中心主任黃嘉樹教授認為,蔡英文一年以來的執政效果從各方面來看都不理想,我們外交上的一系列動作對她形成了很大壓力,使其幾乎沒有招架之力;在島內推出各種改革得罪了各方,也反映了她的施政能力較弱;而她對於美國與中國關係改善的大勢也嚴重估計不足。對於此次吳敦義的勝出,我們應該持較為積極的態度,應堅持和擴展同國民黨的合作。但是現在台灣的民意結構環境仍然是國民黨面臨的最大困境,民進黨的失分並未轉為國民黨的得分。

  人民大學國發院國家統一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英津教授結合國民黨主席選舉談了他對未來國共關係走向的看法。他認為,目前吳敦義的兩岸關係論述與馬英九相比較,過多強調和凸顯“各表”。這次在回復習近平總書記的賀電時,他將“一中各表”直接擺上了台面,使得“一中各表”由過去的“背對背”變成了“面對面”。這一做法打破了國共兩黨多年來在“一中各表”問題上的模糊、默契與慣常操作,這勢必會傷害一個中國原則。倘若未來吳敦義領導下的國民黨繼續“面對面”式地跟大陸說“一中各表”,必然會產生弱化“一中”的效果,進而傷害國共兩黨之間的政治基礎。建議國民黨認識到這一違規操作的危害性,今後不能再當著大陸的面來談“一中各表”。

  人民大學國發院國家統一研究中心研究員林紅副教授從特朗普調整台海政策的角度發表了自己的見解,她認為由於中美之間建立在“一個中國”之上的政治基礎沒有受到損害,兩國關係近期整體好轉,但中期挑戰最大,“一帶一路”所倡導的包容性全球化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戰略能否相容仍是一個重大考驗。中美實力對比可能出現長期均衡的態勢,因此美台關係的既有格局包括軍售議題不會出現極端的變化,“棄台”或軍售實質性升級都不會發生,中美在台灣問題上都有求穩的需要。特朗普對美國台海戰略的調整,會保持低調,但繼續維持台海平衡,尤其是他主張將理念與政策區別處理,美台之間所謂價值共識對政策的影響將有所弱化,美國對台政策更注重實際利益。

  此次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下轄的國家統一研究中心組織。該研究中心是人民大學新成立的一個研究機構,主要從事智庫研究,為黨和國家有關部門提供決策建議。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