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香江“強”音 永遠回蕩----憶劉迺強先生

2018-12-15 00:16:10
筆者2010年12月隨劉迺強先生專訪時任局長的林鄭月娥女士,成文《香港發展局長:房屋用地要加大供應》。
時任香港行政會議召集人梁振英2011年6月30日到中評社香港總部接受採訪,傳遞特首參選理念。左四劉迺強先生。
中國評論邀請北京上海專家給特首建言,劉迺強先生(右五)亦參與,作者右一
  中評社香港12月15日電(作者 王平)有那麼幾年,我聽到最多的電話留言提示就是“我是牛奶強”,不久前我們還通過微信互致中秋問候。如今劉迺強先生辭世,真是頗為感傷。

  劉迺強先生在香港絕對是從政歷程奇特的政治人物。他一手推動成立了匯點並擔任匯點創會會長和創會主席,這是香港最資深的泛民政團;後來他又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和香港《基本法》港方委員,堪稱是香港少有的能夠“兩邊通吃”、兩邊都有深厚人脈的政治人物。他曾經跟我開玩笑說,現在香港的所謂“民主派”絕大多數只能算是他的“徒子徒孫”。

  他曾經動用他在香港政壇積累的豐厚人脈,帶我遍訪香港特區政府的主要司局級官員,以及政黨領袖。不僅訪問了當時擔任發展局局長、如今已是特首的林鄭月娥(我首次見她就留下深刻印象,將她描述為一個“文雅中透出幹練的女性”);還有政務司唐英年、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新任局長蘇錦樑、教育局局長孫明揚等;另外他還帶我專訪了一些名人如時任香港中文大學校長劉遵義、香港浸會大學校長吳清輝,還有已經過世的時任民建聯主席馬力,還有對中國的改革開放貢獻巨大的南洋商業銀行董事長莊世平等。莊世平老先生以那樣的地位和對國家從建國到改革開放全過程的巨大貢獻,接受專訪時所穿的一件襯衣,領口竟然已經漿洗破損,露出斑駁,當時令我非常感慨。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他作為前特首梁振英的堅定支持者,為梁特首競選特首堪稱不遺餘力。在最初大家都普遍並不看好的梁振英參選的時候,經“牛奶強”的牽線,在香港媒體中率先邀請梁振英先生來到中國評論通訊社的辦公室,就他的參選理念、家國情懷等進行深入細緻的闡述,內容上萬字。當時,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郭偉峰給梁振英提的一個問題,相信打動了很多人:

  當時郭偉峰社長問:港英政府年代,香港愛國人士常常被歧視,稱作“親中”、“左仔”,壓力非常大。您當時學歷、背景都很有競爭力,為什麼年紀輕輕就能選擇愛國愛港的道路?

  梁振英當時非常感性地表示:“我經常在想,英國有句話叫‘If you were run over by a bus’,即是說如果你被巴士撞到,在你彌留期間,生命到了最後十幾秒時間,你會想些什麼呢?你會想你的父母,太太和子女。除此之外,你還會想什麼呢?你會想你的人生到底做了些什麼?我就會想兩件事,第一件事是香港回歸,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夠碰上的,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其中,我確實認為是躬逢其盛;第二件事,就是碰上國家的改革開放”。“對於能夠參與這些事,我覺得很光榮。人生匆匆幾十年,碰上兩件大事,兩件大事我都能參與其中。所以其他朋友問我是否EQ特別高,你就當我生命只剩十幾秒,我都是在想這些國家問題,其他人在旁邊指手畫腳,這些根本不會在我腦袋裡出現。”

  從某種類意義上說,梁振英其後參選特首的聲望迅速上揚,中國評論通訊社的專訪,發揮了重要作用,而劉迺強的穿針引線堪稱功不可沒。在他的積極聯絡下,中國評論通訊社當時幾乎訪遍了梁振英選舉班子的所有重要成員如羅范椒芬等。

  他不僅是《中國評論》月刊的長期作者,還經常參與包括主持中國評論的《思想者論壇》,對中評智庫的建立也頗有推助。
  我跟隨劉廼強先生一起專訪名人的時候,已經知道他動了腎病手術,不能太過勞累,所以每次採訪都是由我整理成文發表,所以相互交流很多。多年下來,也有了相當數量的積累。現在只要在搜索引擎上打出“劉廼強中國評論專訪”,就會看到大量的文章。

  近兩年,感覺他外出活動安排少了。特別是去年他在一個會議上由於體力不支而坐輪椅離場,心中就多了一份惆悵。

  但是那種惆悵,又常常被他的筆耕不輟所沖淡,幾乎每天都可以看到他在微信圈發表的短文,依舊筆鋒犀利、思緒豪邁。

  如今,他雖然駕鶴西去,但是熱愛國家、建設香港的“強”音,則將會永遠在香江上空回蕩。

  迺強老哥,一路走好。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