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時殷弘:習近平提出實現統一之要徑

2019-03-19 00:12:02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務院參事時殷弘(中評社 海涵攝)
  中評社北京3月19日電(記者 海涵 實習記者 馮帆 武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國務院參事時殷弘16日參加由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合辦的“中美關係中的台灣問題”研討會時指出,習近平總書記“1·2”講話中所提出的“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的鄭重倡議,是四十年來中國的台灣問題政策的一項真正創新性的重大發展。

  之所以這麼認為,時殷弘解釋說,習近平主席所提出的這項倡議的根本要旨在於以這樣的協商和制度性安排為政治依據甚而法理依據,以此不僅撇開台獨之心不死、推進漸進台獨的所有民進黨政府,而且必要時繞過堅持不獨不統、保持長久分立的任何國民黨政府,合法正當地推進實現基於兩岸人民根本共識的和平統一。這可以說有如中國共產黨在1946年底蔣介石建立偽國大和大打內戰之後的政治綱領和戰略,其結果是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全國性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

  因此,他強調,一定要持之以恒和恰當地努力構建這廣泛深入的協商和制度性安排,此乃爭取台灣人心的要徑和最終實現中國統一的要徑,同時也是杜絕美國大規模軍事干涉可能性的可靠戰略選擇。

  此外,在當天的研討會上,時殷弘還探討了美國政府在台灣問題上的政策變化。他指出,回顧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來美國政府的台灣問題政策史,可以發現美國的“一個中國”政策具有複雜而又統一的七項恒定內涵:一,台灣地位未定;二,台灣關係法,支持台灣維持自衛能力;三,不支持台灣獨立,不支持台灣參加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四,反對台海兩邊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現狀;五,台灣問題必須和平地對待,不能使用武力;六,支持台灣民主化;七,支持台灣拓展國際空間。

  時殷弘說,過去40年裡,隨台灣問題風雲、中美關係形勢和美國對華政策目標的變動,包括上述內涵的美國台灣問題政策就其不同要素的被側重程度而言,總有相應的更改,因而有時較有利於中國大陸的遏阻台獨、促進兩岸交流等努力,有時則較助長台灣的漸進台獨或永久分立傾向。

  他表示,特朗普執掌美國行政權以來,中美關係形勢和美國對華政策目標已發生巨變。形勢巨變在貿易陣線上,也在戰略陣線、政治陣線和意識形態陣線上。特朗普政府近乎全面加劇對華競鬥、施壓和鉗制,包括顯著加強美台軍事合作、對台灣的政治和外交支持和在台灣海峽的美國軍事示威,愈益迫近中國的核心利益底線。雖然特朗普總統在中國的堅決鬥爭下,早早言不由衷地表示將信守美國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但愈益顯著地側重於:台灣地位未定;台灣關係法,支持台灣維持自衛能力;台灣問題必須和平地對待,不能使用武力;支持台灣民主化;支持台灣拓展國際政治經濟甚或外交空間。與之相應,台灣蔡英文當局加劇對大陸的敵對態勢,公然否定一個中國原則、“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主張,並且特別強調“中國試圖利用民主體制的開放和自由來介入台灣內部政治和社會發展,這是台灣此刻最大的挑戰”,就此力促從“國家安全”高度強化兩岸互動中的“資訊安全防護網”和“民主防護網”。蔡英文當局如此行事的頭號政治目的是力圖扭轉它在島內的政治頽勢,爭取在2020年1月“總統”大選中保住民進黨政權。

  面對這些變化,中國將如何應對?時殷弘認為,與過去六年的情況相比,中國的戰略陣線預料將顯著收縮。在這陣線上,只有台灣事務操作和與美國的軍備競爭才會被當作與其他戰略事務相比的優先,而且即使它們本身也可能變得比晚近的過去溫和和更有策略。就此而言,習近平主席2019年1月2日關於台灣問題的綱領性演講內的相關重大內涵表明,這正在成為戰略策略現實。習主席在演講中強調推進兩岸和平統一,宣告這統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休戚相關,在申明不做不使用武力的承諾的同時表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鄭重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