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克服機制性梗阻 加快培育現代產業體系

2019-09-16 07:52:26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才能顯著增強中國經濟質量優勢。
  中評社北京9月16日電/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一系列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意見,事關促進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和發展,又切中當前制約現代產業體系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中國網發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研究員胡敏文章表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現代產業體系的培育構築是實現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必須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個輪子”的共同驅動和相互協同,促進技術、資本、勞動力和物質投入這些生產要素的重塑和有機整合,在高水平上協同發展,從而全面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要構築現代產業體系,除了技術變革、人力資本提升的自在動力外,生產組織方式、資本市場運用、人力資本紅利的釋放、產業價值鏈的延伸,都必須創新發展與此相適應的經濟體制,切實破除束縛生產要素組合中的體制機制障礙,從而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文章分析,第十次深改委通過的《關於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關於促進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暫行規定》等,都是促進培育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指導意見,也從改革的系統集成協同高效的方法論角度,強調了注重克服機制性的梗阻問題、打通理順堵點難點問題。隨著這些指導意見的落實見效,現代產業體系將會穩步開展起來。

  比如,《關於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出,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是增強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石。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才能顯著增強中國經濟質量優勢。

  而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既需要順應技術革命、產業變革、消費升級的趨勢,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一批新技術、新業態和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也需要瞄准國際標準,提高水平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傳統製造業產業優化升級。目前中國製造業發展規模很大,但大部分仍處於產業鏈的中低端,依靠加工獲取微薄利潤,而產業鏈的兩端像技術研發環節、市場供應鏈環節總體尚比較弱小。要拉長“微笑曲線”的兩端,促進傳統製造業產業鏈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就必須推動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一方面,要通過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和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促進傳統製造業轉型升級為先進製造業;另一方面,要通過深化業務關聯、鏈條延伸、技術滲透,努力嫁接新業態、新模式、新路徑,推動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融相長、耦合共生。

  這裡既有觀念障礙,也有體制束縛。過去我們製造業發展過於講求一個企業、一個產業、一個地區的“大而全”,就製造業本身發展製造業,而沒有從產業體系的角度來認識。現代產業體系的發展講求放大產業鏈、發展供應鏈、增強創新鏈、增值價值鏈,這就是一個更高水平的產業體系重構,需要生產要素按照扁平化的分工體系進行重新組合,必須打破產業之間、行業之間、企業之間、區域之間的舊的生產關係和管理模式。目前的技術滲透、技術融合事實上已經使得生產與經營、供給和需求、加工與貿易、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等緊密成為一個平滑的整體,但囿於現存體制的梗阻,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之間還不能很好接軌,特別是行業之間、區域之間尚存在多重行政壁壘,稅收結構也存在種種歧視和不匹配問題。所以,要實現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相融相長、耦合共生”,最主要的還是消除政策差異和體制障礙。

  再比如,現代產業體系必須有多層次的資本市場作為基礎,需要不斷發育充滿活力和有韌性的資本市場,現代金融必須服務好實體經濟。雖然30年來中國資本市場得到長足發展,金融體系也更加完善,目前支持創新發展的科創板也進入實施階段。但針對傳統製造業企業的資本融通和金融支持手段仍存在大量政策短缺,現有的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尚不健全完善,有效的生產要素還不能最大化地發揮創新和資源配置效率,金融宏觀管理與微觀基礎之間還不能有效暢通。所以,這次深改會提出,金融基礎設施是金融市場穩健高效運行的基礎性保障,是實施宏觀審慎管理和強化風險防控的重要抓手;要推動形成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進可靠、富有彈性的金融基礎設施體系,也是抓住了一個關鍵問題。

  另外,一些關鍵領域的進入壁壘和市場准入門檻,也一直困擾著現代市場經濟體系的完善。必須要破除妨礙勞動力、人才社會性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創造流動機會,暢通流動渠道,拓展流動空間;必須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開公平公正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制度化的長期穩定發展環境,推動民營企業改革創新、轉型升級、健康發展。當前,民營企業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已經成就了一大批新增長點,形成一批新動能,這是構建中國現代產業體系最有發展前景的生力軍。

  文章認為,實現“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個輪子”一起轉,才有利於現代產業體系的建立,而唯有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切實解決體制性的深層次障礙,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行,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的關係,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助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現代產業體系才會成形成效。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