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電訊

中評關注:全球經濟展望 如何打造繁榮未來

2024-03-29 00:53:01
大咖齊聚討論世界經濟走向(中評社 李子寧攝)
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發言(中評社 李子寧攝)
白俄羅斯經濟部第一副部長安德烈·卡爾通發言(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中評社 李子寧攝)
美國伯克利大學教授斯圖爾特·羅素(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原副院長傅夢孜(中評社 李子寧攝)
聽眾滿滿(中評社 李子寧攝)
分論壇現場(中評社 李子寧攝)
分論壇現場(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評社香港3月29日電(記者 郭至君)當前,世界經濟復甦勢頭仍不強勁,疫情陰霾雖然散去,但全球經濟仍面臨許多挑戰。在今年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來自東西方多國的經濟、科技界大咖們共同探討了世界經濟的未來圖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首先表示,我們認為在2024年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長率會達到4.5%,但是也存在風險,包括房地產市場以及地緣政治衝擊,維持更高的利率會拖累經濟增長,儘管如此本地區仍然是全球經濟重要的增長引擎,有更多的經濟一體化、新興市場有更大的經濟分量,因此今年的主題“亞洲與世界:共同的挑戰,共同的責任”恰逢其時。世界如何應對全球經濟的共同挑戰?第一,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貨幣財政政策組合;第二,我們要促進中期增長;第三,面對地緣政治的碎片化以及當前的現實,我們必須在共同利益的領域進行合作。“衹有團結一致,包括在博鰲的團結,我們才能夠共同應對挑戰,並且共同承擔起責任,打造一個更加繁榮的未來。”她說。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說,目前發達國家的經濟還沒有復甦,帶來全球經濟增長繼續下滑,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只能說在低水平的均衡點。現在世界經濟更重要的不僅是經濟增長,還有貿易的增長速度,從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增長速度一直沒有復甦,貿易增長速度也低於世界經濟增長速度。所以,我們關心世界經濟發展,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國家發展的時候,這一點非常重要。這就需要政府做很多事,過去投資了很多基礎設施,現在下行壓力這麼大,還需要做積極的財政政策,還有適度靈活寬鬆的貨幣政策。談世界經濟不能不談中國經濟,只要積極的財政政策運用好,維持一定的增長,大家有信心能恢復。

  白俄羅斯經濟部第一副部長安德烈·卡爾通表示,全球經濟要找到新的增長點,各國應該要去加速改革、加速轉型,要發展數字化技術、數字化經濟、AI、自動化,包括一些現代化的技術,包括精益製造,投資於數字化基礎設施的發展,幫助我們能夠轉型,實現可持續發展。還有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國際合作。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原副院長傅夢孜說,2008年金融危機開始是我們一生中經歷最嚴重的一次經濟危機,這個效應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完全消化,即使沒有疫情和地緣衝突的話,放緩的大局並沒有改變,而且結合地緣政治加劇了下滑的程度。目前的全球經濟正在進入扁平的漸冷的增長階段,全球經濟增長的東快西慢的大趨勢沒有改變,並且進一步增強,亞洲經濟板塊的重量明顯上升,而中國5.3%的增長率是一個重要的引擎。另外,印度的經濟增長也是最快的經濟體,處在工業化的初期。地緣政治的衝突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大國的戰略競爭很難消弭,但是向往自由貿易是基本的方向,就像一江春水向東流一樣,自由貿易、全球化雖然目前遭遇了一些挫折,但是向前的趨勢不會改變。

  美國伯克利大學教授斯圖爾特·羅素認為,AI不是萬靈藥,不會帶來較好的經濟增長,自動化提高了生產效率,是在有限的幾個行業,這是目前的情況。但是經濟學家現在正在捫心自問,如果AI真正可以取代所有人類工作會怎麼樣,雖然幾十年來有的人說技術帶來的失業是不存在的,但是現在也有人說將來人類的工資可能會變為零,這也是政府要考慮的事情。有些國家政府非常重視這個問題,並且在提前謀劃,怎麼樣可以調整經濟結構,怎麼樣調整教育提高、社會服務等等,來應對這個全新的世界。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說,他對中國經濟總體的態度是謹慎樂觀,基於這樣一種判斷,所以中國經濟必須做好三方面的變化和調整:第一,一定要讓投資者、消費者和所有市場主體有信心、有預期,第二,我們要深刻理解中國經濟運行的模式發生了變化,我們要走上正常的規範的市場經濟之路,這需要對市場主體有深刻的理解。第三,政策穩定性和適用性,經濟發展不是靠政策,而是靠制度,我們試圖通過政策的調整推動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是不現實的,衹有符合現代市場經濟原則的制度框架才可以讓所有的市場主體有預期。如果這三個方面及時的改革調整,他認為中國經濟會實現5%增長沒有問題。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