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今日焦點

陳鴻斌:從F35墜機事件看日本的尷尬角色

2019-06-25 00:22:10
  中評社香港6月25日電(作者 陳鴻斌)今年4月9日晚,一架F—35戰鬥機在日本青森縣三澤基地以東135公里的太平洋海域上空與另外三架同型機訓練時突然發生意外墜海,飛行員罹難。為了防止中俄兩國發現該戰鬥機的下落,日美雙方高度緊張地持續尋找,除了找到並打撈了損毀嚴重的飛行記錄裝置和駕駛席後側機窗部分以外,其他都一無所獲,此事在美國尤其在日本引發了軒然大波。

  因為這是F—35戰鬥機發生墜機的首起案例。日本航空自衛隊引進該機型並形成相關編隊後還不到兩周時間就發生了這一事故,而且駕駛該戰鬥機的是一名航空自衛隊的資深飛行員,其飛行時間已長達3200小時,飛行F—35的時間也已達60小時,當天他是作為編隊長負責訓練的。戰鬥機墜落後,日本自衛隊曾連續數日持續大強度搜索相關海域,美軍則從駐韓國基地派遣了U2型高空偵察機和深海搜尋船協助尋找。

  該戰鬥機曾被美國軍方炫耀為技術最先進的戰鬥機,美國今後預定將量產數千架F—35戰鬥機,僅日本一個國家就增訂了105架之多,安倍以此來顯示日美同盟的“牢不可破。”

  在未能發現飛機殘骸,更談不上打撈飛機的黑匣子的情況下,6月10日日本防衛省僅根據墜機戰鬥機的飛行軌跡以及當時在一起訓練的其他飛行員的情況介紹,以及飛行員與地面指揮人員的通話記錄,就估計飛行員陷入“空間迷向”是導致墜機的主要原因,而“飛機自身出現異常的可能性極低!”從而以此排除飛機故障因素,這樣就不致讓花費巨大代價引進的戰鬥機被打入冷宮。公布這一結果後,日本防衛大臣同時還表示:目前不打算停止配備F—35。

  而就在日本公布上述“調查結果”後,美國《防務新聞》卻爆料:F—35存在眾多缺陷,包括操縱困難、制動失靈和塗層失效等。對此,美日兩國官方想繼續捂蓋子就更困難了。

  儘管此前該機型從未發生過墜機事故,但這一事故的發生並非沒有蛛絲馬跡可尋。日本共產黨眾議員宮本徹今年2月就曾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會議上提出質詢:美國審計院先後共查出該機型尚未解決的技術缺陷多達966處,但日本政府在引進之際卻全然沒有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所以導致了事故的發生。宮本徹當時就指出這麼繼續飛下去很可能導致墜機,建議日本政府暫停該機型的訓練飛行,但安倍政府對此根本就當作耳邊風,結果一語成讖,還真發生了這一慘劇。

  日本從2011年開始決定引進F—35戰鬥機,以作為F—4戰鬥機的替代機型。原本也曾考慮過歐洲的台風戰鬥機,但因F—35所炫耀的隱身性能,所以還是選擇了該機型。當時確定的數量是42架,去年12月18日日本內閣會議在通過新修訂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的同時,決定再進口105架F—35戰鬥機,包括63架F—35A和42架F—35B,後者完全是為了讓其在“出雲號”和“加賀號”上起降。安倍政府此舉的另一個意圖就是借此緩解日美貿易摩擦。

  而就在前年5—8月期間,駕駛該機型訓練的美軍飛行員在盧克空軍基地就先後發生了6起缺氧狀況,而且當日本決定引進之際,該機型尚未完成。但對該機型不利的任何信息,五角大樓都是守口如瓶,絕不透露半個字。由於非常看重其隱身性能,而同樣具有該功能的F—22又不對外出售,所以日本就只能引進F—35。其實即便戰鬥機具有隱身性能,但只要發動機在工作,其散發的熱量就是無法遮蓋的,對方通過紅外探測儀可以輕而易舉地掌握其動向。如今的低頻雷達同樣也能發現隱身戰機。這次發生墜機的海域深達1500米,欲搜尋飛機殘骸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戰鬥機的速度極快,雖然是墜海,但就與撞擊鋼筋混凝土建築物一樣,墜海的一刹那就粉身碎骨。再說那一帶洋流很急,飛機殘骸也許隨即就被衝得不知所向。經過8周的艱苦搜尋,日美雙方不得不在6月4日宣布放棄搜尋。

  日本防衛大臣岩屋毅對此表示:美國軍方在繼續對此展開調查,並向相關國家提供有關信息。但實際上就該機型而言,全部相關信息日本都仰賴美國提供,因此日本政府根本無法獨自開展任何核查工作。雖說美國審計院指出了如此眾多的缺陷,但美國告知日本這個同盟夥伴的只有三個字:沒問題!因此如今在日本看來,此舉無論是對駕機飛行的飛行員來說還是對全體國民而言,都是極其不負責任的。

  蹊蹺的是:F—35是從F—22發展過來的,但F—22卻沒有發生過一例墜機事故。其原因何在呢?原來F—22是美國空軍的專用機型,不向任何國家出口。而F—35卻是美國空軍、海軍和海軍航空兵共用的機型,而且大量對外出口。由於各軍種對戰鬥機的要求不一樣,所以F—35就只能搞成大雜燴似的,飛機的自重也相應增加。而且F—22是雙發,而F—35卻是單發,其安全系數當然不如前者。

  正因為F—35要滿足不同軍種的需求,所以導致其成本上升,特朗普對此明顯表示了不滿,此後洛瑪公司不得不有所降價。

  在相關行家看來,此機的墜落基本上可以排除操作失誤和飛行員身體狀況不佳。因為戰鬥機的訓練空域都選擇在足以返回基地的範圍,可能性較大的是飛行員也許出現了瞬間的平衡感喪失。在戰鬥機倒飛時,如飛行員在不注意的情況下去拉操縱杆的話,就很可能導致墜海。由於最先進的戰鬥機都是通過按鈕來控制機身的,在飛行員無意識的情況下一般都不會去做多餘的動作。

  目前有關該機墜落的唯一信息就是:這架戰鬥機在接到“中止訓練”指令後僅僅一分鐘就從雷達屏幕上消失了。由於該機型採用了人工智能來控制飛行,所以如果飛行員決定跳傘的話,應該是會自動顯示緊急信號的。即便個別動作不規範,但飛機也應能保持正常狀態。但僅僅短暫的一分鐘,也許根本就來不及調整機身姿態就已墜海了。也許是某個因素導致所有這些功能均不發生作用,例如在空中發生了爆炸。

  根據日美之間的安排,日本引進的F—35戰鬥機,一部分是直接引進,其他部分是在日本組裝。這架墜海的戰鬥機就是由三菱重工在小牧南工廠組裝的。雖然三菱參與了該機的生產,但僅是作為承包商,按照對方的要求進行組裝而已,所有零部件的作用以及相關生產技術,美方對日本都守口如瓶。在戰鬥機組裝完畢驗收時,美軍居然採取封閉式驗收,日本員工不得有一人在場。這就是雙方始終強調的“牢不可破的同盟?”既然美軍對日本如此保密,在調查該機墜落事件中,日方顯然也是根本無能為力的。由於該機是在日本組裝的,洛瑪公司完全可能將責任推卸給日方:怎麼在美國組裝的一架也沒有發生事故?

  按照相關規定,在事故發生4個月內,必須就此向日本防衛大臣做出匯報。由於未能發現該機殘骸,更談不上打撈黑匣子,所以最後能得出什麼結論非常令人置疑。在該機的安全性能得以確認之前,該機型是否可以繼續飛行也顯然存疑。對日本來說,安倍為討特朗普歡心,一口氣買那麼多F—35戰鬥機,日本是否實際需要這麼多,這麼多戰鬥機停放在哪個基地?誰來駕駛這些戰鬥機?航空自衛隊需要培養大批能駕馭該機型的飛行員。接下來日本國會無疑會就何以引進如此之多的F—35提出質詢,不知道安倍政府將如何應對。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