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評社記者專欄

“‘一帶一路’十年”主題研討會在京舉行

2023-08-18 00:30:45
“‘一帶一路’十年:進展與展望”國際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評社北京8月18日電(記者 李子寧)8月1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外文出版社、尼扎米·甘伽維國際中心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全球治理研究中心協辦的“‘一帶一路’十年:進展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在北京舉行。

  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表示,共建“一帶一路”是習近平主席順應世界發展大勢和時代進步要求,著眼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出的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倡議源自中國,更屬於世界,根植於歷史,更面向未來,為全人類應對前所未有的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提供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力量。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史玲表示,千年絲綢之路見證了人類文明交往歷史,並在新時代煥發勃勃生機。十年前,習近平主席訪問哈薩克斯坦、印度尼西亞期間,分別提出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一帶一路”合作倡議。十年來,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一帶一路”倡議從願景變為現實,中國已與150多個國家、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文件,一大批合作項目落地成型。共建“一帶一路”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倡導真正的多邊主義,通過雙邊合作、三方合作、多邊合作等形式,把各方的優勢和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外文出版社總編輯許榮表示,經過十年的發展,“一帶一路”不斷拓展合作區域與領域,以實實在在的建設成果,消除了疑慮,回應了質疑,成為當今世界規模最大的國際合作平台和深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

  塞爾維亞前總統博里斯·塔迪奇表示,過去十年,很多基礎設施項目取得了極大進步,同時中國也幫助很多發展中國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親眼見證了很多和平倡議的提出以及發展。同時,目前的種種跡象表明,此時人類正處在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挑戰階段。隨著世界的改變,政策的改變,這些挑戰也會隨之而改變。“一帶一路”既要著眼於現在,同時還要放眼未來的發展。

  波黑前部長會議主席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認為,今天世界所面臨的問題更為嚴峻,而“一帶一路”提出了很多可行的措施,在錯綜複雜的環境當中找到一條可遵循、看得見摸得著的道路。這就是為什麼今天的世界如此需要中國,中國也同樣需要其他國家。要構建和諧的社會,營造良好的國際氛圍,促進共同發展。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表示,中亞國家非常感激古代的絲綢之路,大山把中亞和東亞、歐洲分隔,而中亞現在又有了新時代的絲綢之路,將這些地方連接在一起,中歐班列的開通也讓貿易重新變得暢通起來。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同時也需要關注人才的培養。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研究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表示,構建“一帶一路”一定要堅持高質量、防風險、控風險才能行穩致遠。在堅持互利共贏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原則的基礎上,改變單一的投資國家、投資主體、投資方式,規避企業和人身風險,堅持包容性,對其他全球基礎設施計劃持開放態度。

  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齊煒表示,“一帶一路”有天然的內在動力,即它是來自於人類社會,尤其亞歐大陸人民內心最深層的渴望。衹有連通才能促進瞭解和信任,才能維持長久的和平,促進持續的發展。而長期以來亞歐大陸作為世界島的核心地帶、中心地帶長期以來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真正的連通,但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促進下,在十年里 “一帶一路”從無到有,將亞歐大陸的人口、資源和市場、技術、資金這些打通起來。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表示,“一帶一路”的倡議並不是中國的獨角戲,而是大合唱。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下,會有更多的收穫。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提出了對一帶一路的十點認知:世界經濟增長引擎、改變世界經濟地理,開辟經濟增長新空間,提升全人類福祉。作為國際合作平台,成為全球治理方案,全球互聯互通網絡,推動世界安全發展,全面推進經濟全球化等。
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會長史玲(中評社 李子寧攝)
外文出版社總編輯許榮(中評社 李子寧攝)
塞爾維亞前總統博里斯·塔迪奇(中評社 李子寧攝)
波黑前部長會議主席茲拉特科·拉古姆季亞(中評社 李子寧攝)
吉爾吉斯斯坦前總理卓奧瑪爾特·奧托爾巴耶夫(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研究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聯部當代世界研究中心副主任齊煒(中評社 李子寧攝)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研究員白明(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研究員劉英(中評社 李子寧攝)
“‘一帶一路’十年:進展與展望”國際研討會現場(中評社 李子寧攝)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