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兩岸專區

張榮恭語中評:習馬會激發和平能量

2024-04-15 00:21:43
張榮恭。(中評社)
  中評社台北4月15日電(記者 張嘉文)“習馬二會”日前在北京進行。中國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張榮恭接受中評社採訪指出,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會上的講話,歸納起來,可以說兩岸和平之門的鑰匙就是“堅守都是中國人的民族認同,堅持九二共識的政治互信”。馬英九也表達了相同的理念。對台灣而言,如果棄此鑰匙,實已沒有其他避戰謀和的門路了。

  在馬英九出訪前,張榮恭曾向中評社表示,預期馬英九此行將著重表達民族認同與政治互信,事後證明確為如此。張榮恭說,馬英九在孫中山故居、黃花崗烈士陵、黃帝陵、抗戰紀念館、長城上,多次感動哽咽,完全是觸景生情,發自內心,“展現了具有民族情操的中華兒女本色”。這是和平解決兩岸問題不可或缺的感情基礎,才談得上大陸承諾的“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要幫中國人”。

  張榮恭認為,習近平等三位政治局常委同時會見平民身分的馬英九及全團二十位台灣靑年學子,是最高規格的接待方式,前所未有,遠遠超過台灣關切的對等原則。大陸藉此釋出對台政策以和為貴的強烈信息,前提則是民族認同與政治互信。反之,即如四月初習近平向拜登警告的:“對於台獨勢力分裂活動和外部縱容支持,我們不會聽之任之。”

  習近平向馬及台灣青年使用溫和語言闡述對台政策,從而突出了是否都是中國人、是否信守九二共識,對台海局勢截然不同的效應。因此,這場會見的意義不在於什麼人完成了什麼事,而在於什麼立場及什麼主張能夠促成和平。換句話說,如果台灣主政者在“台獨”路上一意孤行,後果就另當別論了。這必須引起各界深思。

  張榮恭說,習近平講話訴求兩岸同胞都是中國人、一家人,以及認同九二共識,即可“就家裡人的事先接觸交流起來,增進瞭解,累積互信,化解矛盾,尋求共識”,呼籲在一致的感情基礎及政治基礎上,通過融合發展,“共同追求和平統一的未來”。

  馬英九在祭黃帝陵時,提到1937年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曾經共同在此祭拜。張榮恭指出,當時是蔣介石提議,獲得毛澤東接納,反映了兩黨是同一民族、同一國家之內的黨派之別與主義之爭,那麼從兩黨關係沿續而來的兩岸關係,便非國與國關係,才有和平解決的空間。當前,台灣主政者否定台灣人也是中國人,鼓吹兩岸“國與國互不隸屬”,根本是在刺激大陸放棄緩統、和統及採取反制措施,不智至極。


  張榮恭說,在兩岸須有感情基礎的同時,政治基礎一樣重要,即九二共識。“台獨”人士常以美英兩國都屬盎格魯撒克遜民族,但分立成兩個國家為例來宣揚“台獨”,卻迴避美國是和英國打了一場戰爭才獨立的。而台灣豈能經得起發動戰爭?九二共識正是促成兩岸和平、共同發展的途徑,即認同兩岸是一個中國架構下的特殊關係,以此共創雙贏。

  至於如何理解九二共識?習近平的說法是“對兩岸同屬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基本事實有共同認知”。馬英九的說法是“1992年兩岸達成各自口頭表述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習、馬均對一個國家或一個中國的涵義互相尊重,體現了求同存異。馬英九如此歸納九二共識的內容,並非首次,2013年馬在回覆習近平賀電中,即寫下了這段文字。也就是說,九二共識是當年兩岸各自聲明堅持一中原則;雖然台灣主張按自己的方式表述一個中國的涵義,但大陸主張“事務性商談不涉及一個中國的政治涵義”,於是雙方擱置爭議,建立起協商聯繫機制。

  張榮恭表示,馬英九這次沒有把台灣社會認知的一中各表等同於兩岸都各表一中涵義,擺到會上去說,是高格局、有智慧的作法,否則只會重啟爭議,無助各界對和平的期待。如果兩岸非得就一中涵義爭個明白不可,那就唯有展開政治談判,而台灣對此不僅亳無準備,且心存抵制。倒是大陸歡迎早日政治談判。既然尚未政治談判,台灣自表一中涵義原本就無問題,但若堅稱九二共識是兩岸各表一中涵義,則屬誤解,有違史實。畢竟大陸自始就聲明事務性商談無涉一中涵義。

  根據記者瞭解,正是因為1992年兩岸在香港協商及事後函電往來顯示,雙方對一中原則有同,對一中涵義有異,於是“求一中原則之同,存一中涵義之異”。歷任黨主席連戰、吳伯雄、洪秀柱會見習近平時,都採取此一表述方式,就是出自張榮恭建議。

  張榮恭說,以此來理解習馬兩人對話中的九二共識,和平之鑰即已掌握在手。歷史過程已經證明,九二共識確實是達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不二法門,捨此已別無他途了。對於行之有效又符合台灣法律規範的主張,豈有任意拋棄而招致兵凶戰危之理!

  張榮恭進一步說,若是只求和平而無政治方向,無異和平不統,與大陸堅持的必須統一、必然統一,相違甚巨。大陸沒有可能同意永遠和平不統,否則等於同意和平分裂,這是不切實際的。因此,連戰在十多次會見大陸領導人並都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後,於2018年會見習近平時,藉孫中山而提出兩岸關係的政治方向指出,“孫中山先生是第一個號召‘振興中華’的革命家政治家,畢生追求國家民主富強統一”。

  這是開啟國共和解的連戰最後一次會見習近平。陪同連戰四次會見習近平的張榮恭告訴中評社,不約而同的是馬英九在行程初始的孫中山故居即指出,“孫中山先生領導國民革命,致力創建自由民主均富統一的中國”,“振興中華”!連戰在該次會見中還指出,“做一個頂天立地的台灣人和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完全相容而不互斥”;馬英九兩次訪問大陸也不斷強調“兩岸中國人”的概念。可見連、馬都展露了懷抱民族意識的國民黨人應有的氣節,這在台灣“去中”“抗中”的環境裡,難能可貴,傳承有序。

  張榮恭表示,實際上這樣的理念才能因應愈趨嚴峻複雜的台海局勢。再證諸習近平釋出了給和平統一以時間的善意,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雙方融合發展的空間也就敞開。因此,北京“習馬會”無疑激發了兩岸避戰謀和的正能量。
  
電腦版移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