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鹽城式借款:政府成“老賴”,特權在作怪
  中評社北京5月21日電/據披露,16年過去了,鹽城市政府至今都沒有向民眾歸還修建新長鐵路的1.1億元“借款”,而這筆巨款與其說是鹽城市政府向老百姓“借”來修建新長鐵路的,不如說是用行政特權“要”來的;當初的強行攤派已經傷害了民眾,到期不還錢,無疑是對這些民眾的再次傷害,也是公益修路的嚴重變味,既然是向民眾借款,政府沒有理由不如期償還,否則便是在透支政府公信。
杭州餘杭“懸浮照” 拷問政府公信
  中評社北京5月20日電/有網友爆料,江湖中失傳已久的“懸浮術”又重現江湖,杭州市餘杭區政府網站上公然發布了一張領導“懸浮”視察的照片。作為政府,作為領導,何以寧願坐在辦公室裡PS照片,公然作假,也不到景區或者說示範區實地照一張照片呢?偽造工作照片,導致領導“懸浮”,損害“領導形象”事小,損害政府公信事大。
造就84名億萬富豪 清華成了權貴培訓班?
  中評社北京5月19日電/日前發布的《2012中國大學傑出校友排行榜》顯示,改革開放以來,清華大學造就了84名億萬富豪,超越北大榮膺中國“億萬富豪搖籃”桂冠。網民質疑,評價大學就是要以錢為先嗎?大學不是職業學校,更不是權貴培訓班,在功利主義思想揮之不去的當下中國,渲染這樣的成就,誤導顯而易見;一所大學,究竟取得了多少科研成就,究竟為社會輸送了多少人文社科領域的傑出人士、這些才應是核心評價指標。
高速公路“超時費” 擊中高速暴利之痛
  中評社北京5月18日電/河北一司機駕車在高速公路服務區睡了一覺,第二天出高速時被告知貨車停留超時,須交345元“超時費”,國內高速公路收費標準之高,一再成為公眾口誅筆伐的焦點,此次“超時費”的曝光,無疑又是濃墨重彩的一筆;高速公路以綁架無辜司機的權益來堵塞“換卡逃費”漏洞,毫無道理,手段蠻橫,一個本該是公共服務產品的管理部門,連司機睡覺都要“宰一刀”,未免過分。
城市家庭資產平均247萬 忽悠民眾幾時休
  中評社北京5月17日電/近日,西南財經大學和人民銀行共同發布的《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引發熱議,《報告》顯示中國城市家庭資產平均247萬元,九成人自有住房。從當下來看,“看上去很美”的平均數,貌似科學合理,實則掩蓋了城鄉差距、地域差距、貧富差距,無益於發現問題、改善民生;而不管出於什麼動機,作為嚴肅的金融機構和學術機構,確實不該做出如此不嚴謹的調查。
巧家爆炸案 公安局長“前程擔保論”引質疑
  中評社北京5月16日電/雲南巧家爆炸案發生已經多天,警方通報嫌疑人為當地農民趙登用,面對外界的強烈質疑,巧家縣副縣長、公安局長楊朝邦“前程擔保論”引發了普遍的嘲笑。眼下基本可以確定,局長出面的這次“擔保”,效果事與願違,用前程擔保,不如用鐵證坐實。楊朝邦直接參與調查巧家爆炸案,有責任向公眾提供更多鐵證,但讓人遺憾的是,目前的鐵證除了幾張從視頻中剪輯的圖片之外,並未有更值得信服的鐵證。
攀枝花“強捐式慈善” 公益淪為公害
  中評社北京5月15日電/儘管攀枝花市的“自願捐助”還未最終完全證實,但從報道來看,多半是一種公然的權力索捐,強捐背後,是官方主導的慈善管理體制硬生生把公益搞成了公害;只有尊重個人意願的捐款才是真正的慈善,強捐既不可能激發公眾善心,也不可能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在官辦慈善機構屢遭質疑的今天,相關慈善機構更應通過主動公布賬目、透明化操作公益項目等方式,來贏得公眾的參與。
雲南巧家縣爆炸案疑雲 當地政府欲蓋彌彰?
  中評社北京5月14日電/5月10日的雲南省巧家縣爆炸案,“母親攜子自爆”傳言剛剛散去,巧家縣官方即給出了犯罪嫌疑人趙登用報復社會蓄意爆炸的結論,再度引來質疑之聲;巧家爆炸案定性從一開始傳言的涉及徵地強拆,到報復社會的個人行為,當地官方似乎急於將本案與徵地拆遷撇清關係,但案件性質轉變之大令人難以接受,而案件性質的轉變又恰與當下最敏感的社會神經相關,不能不讓人懷疑其中存在隱情。
領導字畫成了鋪路石 湘潭神女戳破官場漏洞
  中評社北京5月13日電/“湘潭神女”的神話破滅,同時破滅的還有其父王達武的官場升遷之路。憑借偶然得來的領導字畫,王達武在仕途中一帆風順,因為領導認為“他能拉來大項目”;現實語境下,“在上面有關係”總比“沒關係”的人要掌握更多的話語權,借部委高官名義詐騙案件更是屢見不鮮,在官本位的中國,官位的高低向來層次分明,官大一級壓死的不只是人,還有權力與利益的分配。
湄公河血案元凶中國受審 區域合作創多贏
  中評社北京5月12日電/槍殺中國13名漁民、製造去年“10•5”慘案的首犯糯康,日前正式由老撾方面移交給中方,將在中國接受審判。有專家表示,糯康落網並移交中方開創了中老緬泰四國警方合作的先例;糯康歸案,不僅樹立了“四國聯合執法”機制以來首個成功合作案例,也給不斷擴大和加深“四國合作”領域提供了契機。
“把投資者當傻瓜” 股市圈錢遊戲能否告終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把投資者當傻瓜來圈錢”,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在全國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上的發展,雖然聽著刺耳,卻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20多年來,很多機構對待投資者的最真實寫照;儘管郭樹清出任證監會主席後一直在為建設中國股市的藍籌股市場積極努力,希望中國股市早日告別圈錢時代,但由於中國股市的劣根性等原因,中國股市要告別圈錢時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直訴壟斷企業”有望融化行政性壟斷堅冰
  中評社北京5月10日電/高法日前出台《反壟斷法》第一部司法解釋,賦予公民直接起訴壟斷企業的權利,使民眾與壟斷企業面對面地進行法治博弈成為可能;目前公眾感受最深、怨氣最劇的油價、房價、電價、水費、醫療費等,這些領域都不同程度存在行政壟斷的影子。放寬私人訴訟,能否慢慢融化行政性壟斷的堅冰?這才是最值得期待,也最難攻克的。
“12條禁令”能否禁止職務消費亂象
  中評社北京5月9日電/日前,四部門聯合印發了《國有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行為監督管理暫行辦法》,對國企負責人12種行為予以嚴格限制。職務消費成為國企負責人腐敗的重災區,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然而四部委監管國企負責人的“辦法”,遠未在媒體和公眾中激起強烈反響;新政甫出即遭“冷遇”,從一個側面測度出它很難取得預期效果,能否管住國企負責人職務消費不在於出台多少個文件,而在於如何有效地實現監督。
白菜賣出豬肉價 物價何以傷不起
  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一棵白菜售價能買一斤半豬肉,”最近,蔬菜價格的反季上漲,再次引發關注。買不起的白菜,背後是傷不起的物價,政府雖然加強了對物價的管理與干預,但由於經濟結構中的深層矛盾沒有化解,尤其是在貨幣政策上“一放就亂”的狀況仍未改變,不僅會使消費者在市場上始終處於被動地位,而且也給游資爆炒農副產品帶來了空間。
職稱評審“開房收錢” 潛規則成為明規則
  中評社北京5月7日電/日前,有網友爆料湖南高校負責職稱評審的評委名單剛確定即遭洩露,身為評委的警察學院教授劉一兵在賓館“開房收錢”。高校教師職稱評審卻被評審委員作為撈取資財的籌碼,而公開收錢,還意味著潛規則變成了明規則,在損害公平公正的同時,高校之腐敗,由此可見一斑。
永康清理“吃空餉” 能否堵住制度漏洞
  中評社北京5月6日電/近日,浙江永康市對當地192名因各種原因“在編不在崗”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進行公示,引起輿論關注。當下,“吃空餉”所以會成為頑疾,拷問的是地方政府和基層單位的人事管理制度和薪酬管理制度,正是因為管理制度存在較大漏洞、人事信息不公開、部門監管形同虛設、違法亂紀成本過低,“吃空餉”才會屢禁不止。
金沙江面臨“跑馬圈水” 水電亂局響警鐘
  中評社北京5月5日電/三峽之後的中國水電建設正闊步邁向“金沙江時代”。在5大水電巨頭的瓜分下,這條大江正被規劃、建設中的25級水電大壩分割成一段段靜水,在不久的將來,它將成為平均不到100公里就有一座梯級水庫的世界超大水庫群,總裝機規模相當於4座三峽。而令人憂心忡忡的是,大型水電項目所對應的環評虛置、移民難題以及生態隱患等諸多通病,在金沙江開發中若隱若現。
清華“論文博士”疑雲 大學精神蒙羞
  中評社北京5月4日電/由清華大學法學博士生王進文一條“山東國土資源廳一把手正在清華大學法學院讀博士,但從未見其上課”的實名微博,讓很多人從此知道了“論文博士”這個名詞。“論文博士”的存在,雖然方便了官員拿學位,但是,如果行政權力與知識權力交媾,贏者可以政、學諸界通吃,損害的將是大學精神、社會公平。
打擊醫鬧 一紙通告不如徹底醫改
  中評社北京5月3日電/就在衛生部、公安部聯合下文懲治“醫鬧”之時,來自陝西的一則關於醫患關係的極端個例,引得輿論嘩然,據報道,一家民營醫院全部40多位醫護人員,因為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去世,被“逼”在靈堂中集體下跪;當前醫患關係極度緊張已是不爭的事實,僅僅依靠一紙通告,或可暫時緩解醫鬧現象,但要治本,還得靠醫療領域自身“刮毒療傷”,徹底改革“看病貴、看病難”等痼疾。
逃票攻略泛濫 警示景區“門票經濟”
  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五一期間,各種景區的“逃票攻略”頻現網絡,此無疑是民眾對“百元時代”的門票看漲所做出的無力反抗,已到了讓各大景區和地方政府反思傳統“門票經濟”的程度;景區票價所以在質疑聲中一漲再漲,主因是當前大部分景區採用市場化經營模式,由於資本天然具有追逐利潤最大化的本能,從而導致部分景區門票價格漲幅過大。
   共4275條﹐第155/214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