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長治“神童”幹部扎堆 事關政府公信力
  中評社北京4月11日電/近日,山西長治一份“童官”公示名單令人大跌眼鏡,8名幹部年齡存疑,有人14歲就開始工作。在“蘿蔔招聘”屢見不鮮的背景下,炙手可熱的公務員崗位吸引著更多關注目光,招錄程序的規範與否,關係著政府機構最基本的公信力;當地組織部門理應反思,“神童幹部”為何事前沒能引起自身的警覺與重視,而是由網民“後知先覺”?一場本可避免的誤會背後,暴露了自身什麼問題?只有做好這些功課,才能徹底
黃穗“落跑”事件 盡顯舉國體制尷尬處境
  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前世界冠軍黃穗事件還在發酵,從“失蹤門”到“領空餉”,引發極大質疑。體育管理部門主動白送公職公帑,不僅頻遭運動員拒絕,留不住人,更飽受公眾的強烈詬病;這種“裡外不是人”、“兩頭不討好”的尷尬處境,顯然不僅是某個地方體育管理部門的尷尬處境,更是體制積弊使然,再次見證越來越缺乏合理性、也越來越難以為繼的“舉國體制”本身的尷尬處境。
太湖快艇事故 景區安全亂象觸目驚心
  中評社北京4月9日電/太湖“4·4快艇事故”共造成4名上海大學生身亡、4人受傷,事故原因現已浮出水面,酒後駕駛、涉嫌危險駕駛、客貨船航道交叉、乘客未穿救生衣等多種因素,共同製造並加大了這次事故的慘烈程度;國內景區安全事故多發,原因與此次事故不無相似,有些景區把游覽項目、景區交通運輸等委托給社會單位經營,卻只管收費而不注重風險控制和安全監管,致使遊客安全缺乏保障,這種急功近利的經營方式亟待轉變。
部委食堂1元錢自助餐 拷問“大鍋飯”
  中評社北京4月8日電/部委食堂大都以自助餐為主,一頓午飯一般不會超過10塊錢,有些機關只需個人掏一塊錢“意思一下”。機關食堂“太便宜”,損傷的是公權力、公信力,轉嫁的卻是社會負擔;輿論質疑,部委公務員們的“便宜飯”,錢從何來?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何以部委公開的三公經費中未見支出?
5A景區邁入“百元時代” 門票經濟何時休
  中評社北京4月7日電/清明小長假期間,不少5A景區門票爭先恐後地邁入“百元時代”,在公眾“玩不起的風景”背後,一是源於景區景點公益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的缺失,二是源於地方政府患上了“門票經濟依賴症”。地方政府和景區過度依賴“門票經濟”,把公共景區當成提款機,頗有急功近利、殺雞取卵之嫌,對旅遊業長遠發展有害無益。
破除銀行壟斷 中國打響金融改革硬仗
  中評社北京4月6日電/中國政府高層決心打破少數大型國有銀行的壟斷地位,讓民營資本進入金融領域,中國總理溫家寶日前表示,中央已就此統一了思想;總理此番再次強調銀行業高利潤問題,表明國家已經重視到,銀行業不合理的高利潤是對實體經濟的壓榨,最終也將導致實體經濟的空心化,對經濟發展與居民就業產生重大影響。
“零投訴零異議”表明官員財產公示待深化
  中評社北京4月5日電/自2009年以來,新疆阿勒泰、浙江慈溪、湖南瀏陽等地陸續開展了包括官員財產申報、公示在內的領導幹部個人事項公開試點,時至今日,各試點地區走向了同一個結果——零投訴、零異議;“零投訴零異議”並非“零問題”、“效果很好”,也並非官員財產申報制不合國情,而是意味著現有試點存在不足、信息公開做得還不夠徹底,官員財產公示制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活在北京葬在河北 公墓何時真正姓“公”
  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清明節之前,關於“北京市民到外地買墓地”的各種消息引起網民關注。而每到清明節,殯葬費用的問題就會進入公眾視野,“不到1平方米的墓穴要價比商品房還貴”等類似的報道頻現報端。面對“高調”上漲的墓地價格,有網友戲稱“死不起”,感嘆“生前當房奴,死後變墳奴”;有關方面應該聽懂背後的民意訴求,既需要推出更多的公益性墓地,也應從制度上明確城鎮公墓的公益定位,讓公墓真正姓“公”。
太子奶案逼供疑點 隱藏多少利益拼圖?
  中評社北京4月3日電/有媒體報道湖南株洲太子奶創始人李途純案“二人致死,三人致殘,一人致流產”等情況,傳得沸沸揚揚,對於雙方的各執一詞,很難判斷孰是孰非。但分析人士認為,李途純一案背後確實存在錯綜複雜的利益糾紛,政商博弈痕跡比比皆是;回溯太子奶集團的前世今生,一個分外鮮明的特點便是這家企業及其創始人李途純與當地政府之間彼此交纏、難以理清的關係,可謂既享受了政商不分的優厚,卻更飽嘗了缺乏規則、權
富士康血汗工廠 洋協會成了中國工人救星?
  中評社北京4月2日電/經過一個半月調查,美國非營利機構公平勞工協會(FLA)發布報告稱,蘋果供應商富士康存在數十樁嚴重違反勞工權利的行為,富士康也發布聲明稱,將會全力以赴改進。FLA的調查及其富士康的態度變化,令人很容易產生出這樣的聯想:富士康如此“血汗累累”,中國相關部門為何從未對富士康進行過調查和問責?中國工人遭受富士康的盤剝,竟然要靠美國FLA出面幫助維權,對中國工會和勞保部門來說,是何
溫州“金融特區”試驗 民間資本迎來春天
  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針對近年來溫州部分中小企業出現資金鏈斷裂和企業主出走現象,3月2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設立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在12項主要任務中,建立民間融資備案制度、研究開展個人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培育發展地方資本市場,被認為是最具實質性意義的舉措,尤其在學界看來,這是朝著承認民間金融組織方向跨出一大步;以此次國務院會議為標誌,長期處於“不清不白”狀態的民間金融終於得到了合法地位
7000萬嫁女 煤老板發家史值得追問
  中評社北京3月31日電/一向低調的山西富豪邢利斌因花費7000萬元嫁女名聞天下。調查發現,十年前,邢利斌以8000萬元的“白菜價”收購了當地最大、儲量15億噸的國有企業柳林縣興無煤礦的全部股權,之後其個人資產躍至超百億元;既然當初的財富積累始於“白菜價”入手國有資產,這位柳林首富的財富是否存在侵占國有資產的“原罪”,也就成了順理成章的質疑。
副市長怒斥“放狗屁” 凸顯監管機制失靈
  中評社北京3月30日電/廣東東莞鬆木山水庫出現大面積死魚現象,東莞常務副市長梁國英痛斥水廠“天氣原因導致魚類死亡”是在“放狗屁”,此言一出,大快人心。領導怒斥之後,相關部門被追究責任,但所有這些,都對應著日常監管機制的失靈乃至癱瘓;治污需要的,不是時有時無的領導震怒,而是制度上對執法經濟的杜絕,是捂蓋子思維的成本大幅提高,唯有如此,才能讓監管鏈條無偏差運行,問題的解決才能回歸正軌。
棗莊“狼患”疑雲 權力低不下認錯的頭?
  中評社北京3月29日電/這兩天,山東棗莊“野狼傷人”事件沸沸揚揚,面對“是狼是狗”的質疑,滕州市林業局和動物園等有關部門選擇了回避,坐等DNA檢測結果,此未免有“宰雞用牛刀”之嫌。但官方越是“回避”,越會縱容流言發酵流傳,而民意的揣測無非有二:一是官方確實搞錯了,礙於面子,死不認錯,於是推諉塞責,或者還在想法暗渡陳倉;二是權力部門早就心知肚明,只不過抓了只“替罪狗”來李代桃僵,以此博取政績。
“為黨還是為人民” 何以成為選擇題?
  中評社北京3月28日電/“你是為人民服務還是為黨服務的?”貴州省畢節市政府駐貴陽辦事處辦公室主任文永東,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爆出“雷語”,而在三年前,時任鄭州市規劃局副局長的逯軍,曾因責問記者“替黨說話還是替老百姓說話”而引發輿論風暴。“替誰說話”、“為誰服務”的雷人態度背後,是權力張狂的結果;同樣的雷語再現官場,足見“逯軍現象”不是個別現象,其所反映的執政理念問題,很可能是極具普遍性的問題。
銀行行長全家六口攜款外逃 敲響警鐘
  中評社北京3月27日電/3月25日,因卷款2億元舉家潛逃國外,公安部發出紅色通緝令對中國農業銀行江蘇江陰市要塞支行行長孫鋒進行全球通緝。據了解,去年12月28日,孫鋒與其妻夏亞琴、父母、兩個子女舉家“出游”泰國之後“失蹤”,外逃之旅如此輕鬆,讓銀行和監管部門顔面丟盡;孫鋒外逃背後,究竟是預防體系出了問題,是監管制度出了問題,還是用人制度出了問題,值得有關部門好好反思。
上蔡鏟苗事件 “一直騙到國務院”何以成真
  中評社北京3月26日電/知名媒體人楊桐日前發布題為《溫總理剛走 麥田就被鏟》的微博,引發廣泛傳播。河南上蔡縣的“三無”式徵地,不過是大面積發生的土地違法、損害農民利益問題的一個縮影;而實質問題則是,過於集中的地方權力體制之下,一切權力資源全都服從於長官意志,而公民權利卻脆弱不堪,導致權力的濫用以及群眾基本權益的不保,對上又不得不瞞,於是就出現了欺上瞞下的“一直騙到國務院”。
駐寧辦質疑 土地劃撥腐敗露出冰山一角
  中評社北京3月25日電/南昌駐南京辦事處人員不足10人,卻要建一座23層的辦公大樓,引發公眾質疑。比奢侈浪費更嚴重的問題是,劃撥用地建設項目改變用途用於盈利之後,管理和查處居然成了真空地帶,恐怕不僅是法規、行業管理的漏洞,更是權力自肥、權力尋租的一種巧妙手段;要讓權力自己來管束自己,哪裡是一件簡單的事。
囂張局長狂言 公權濫用標本令人心驚
  中評社北京3月24日電/近日,網曝湖北省通城縣廣播電視局副局長徐某醉酒駕駛無牌轎車回家,被當地民警查獲,徐某指使人停掉了警用步話機,還揚言開除處警民警女兒。此舉赤裸裸暴露出公權濫用的權力標本,引發網友焦慮和不滿;如何約束公權力濫用,把權力關在“籠子”裡,嚴格規範權力的行使權,從程序上保障公權力不濫用,是當前值得關注的問題。
“入市”爭論激烈 養老金不能打水漂
  中評社北京3月23日電/養老金入市終於邁出重要一步,國務院正式批准社保運營廣東千億養老金,此舉在全國尚屬首次,但養老金該不該“入市”,爭論激烈,觀點截然對立,反映了公眾對“保命錢”的擔憂。眾所周知,中國股市並非一個好的投資選擇,2011年更是以跌幅24%熊冠全球,地方的養老金沒有投資渠道,充其量只會縮水,可是如果沒有確保投資安全的機制,貿然投資股市很可能面臨巨虧風險。
   共4275條﹐第157/214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