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在現代化進程中重塑中華文化影響力
  推動中國現代化進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幾代中國人的追求和夢想。尤其是中華民族在經過了百年的屈辱之後,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對全體中國人而言具有特別重要的意涵。從根本上說,追求現代化作為人類整體進化的原動力,包含了政治現代化、社會現代化、文化現代化、人的現代化以及生態現代化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進程,就是中國不斷推進現代化的過程,也是中國綜合實力、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的過程。在這樣一個過程中所呈現出的一個突出特…
兩岸共同利益的結構與實踐路徑
  當前,和平發展成為兩岸的主流民意,也是兩岸同胞最高的價值選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就是不斷培植兩岸共同利益、形塑兩岸共同價值的過程,兩者將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騰出時空縱深與戰略迴旋,使之螺旋上升、不可逆轉。筆者曾發表《兩岸共同價值的意涵與形成機制》一文,對兩岸共同價值的內涵、形成機制進行探索。如何更快、更好地培植兩岸共同利益,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大理論與實踐課題,本文擬就此進行探討,以便深化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的認識與研究。
ECFA與兩岸關係
  作者提出:“在簽署ECFA中還有一個亮點,即兩岸決定成立‘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這也是兩岸公權力相互承認和批准的‘合作委員會’,象徵著兩岸進入了共同治理的新時代。”“兩岸的最終歸宿,就是從經濟共同體走向政治共同體,最後形成了誰也離不開誰的生命共同體,走出一百年來的分裂分治局面。這過程會很長,但這將不以人的意志而改變。”“說ECFA是六十年來兩岸簽署的一個最重要的協議毫不為過,它的深遠意義將逐步體現出來,歷史學家將記住這重要的歷史轉…
ECFA後兩岸和平發展進程:先軍後政實現“胡馬會”
  作者在分析兩岸互信的內涵、類別與層級以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的基礎上,指出兩岸互信的增進以及兩岸和平發展過程都是有其客觀規律的。海峽兩岸雙方應遵循互信增進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客觀規律,在ECFA簽署之後採取先軍後政的前進路徑選擇,循序增進兩岸互信,依次實踐兩岸和平發展的三個階段,即經濟階段、軍事階段與政治階段。兩岸互信與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進程遵循先軍後政的路徑選擇也為實現“胡馬會”提供了明確契機與現實可能性。……
ECFA簽訂後之兩岸經貿合作
  60年來,兩岸關係隨著改革開放,逐漸從敵對的狀態轉化為互相合作之關係,在這段期間,歷經了國共內戰(1949年)、改革開放,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兩岸三通之主張(1979年)、亞洲金融風暴(1999年)、民進黨執政時期(2000-2008年)及全球金融海嘯(2008年)。目前,兩岸的關係正處於歷史發展之關鍵,我們更應開啟兩岸對話及協商管道,重建雙方互信基礎,進而創造兩岸和平及合作之商機。本文將以“ECFA簽訂後兩岸經貿合作”為題,來討論…
國民黨執政兩年的回顧與展望
  國民黨在台灣執政已經兩年了,在這兩年的光景,外有國際金融海嘯的衝擊,內有多次的天然災害襲擊,馬政府執政的成績令台灣許多民眾不見得滿意,但卻是放心;或許是期望太高,也或許是為反對而反對,但無論如何,馬政府施政總是慢慢地踏上了軌道,瑕不掩瑜,特別在兩岸關係上的突破,也令人不得不稱許。
馬英九執政狀態評析
  任期過半,馬英九光環不再,執政表現跌宕起伏、評價兩極,台灣政壇到處傳播著“胡志強現象”、“蘇貞昌現象”、“蔡英文現象”。馬英九的執政之路曲折坎坷難免。馬必須未雨綢繆,尋找新的執政密碼,厘定新的執政方程式,方能喚回人民信賴,再攀政治巔峰。
中美關係在振盪中上升
  進入2010年以來,中美關係先後經歷了穀歌事件、對台軍售、奧巴馬會見達賴等一連串事件的衝擊,與去年聯手中國“同舟共濟”應對金融危機的做法相比,今年奧巴馬政府的行為則像是“過河拆橋”,中美關係似乎仍然沒有跳出時冷時熱的怪圈。……
美國何以強逼人民幣升值及中國的因應之道
  美國貿易赤字歷年來澎脹,在2009年雖然較2007年有顯著下降,但仍高達相等於其GDP之3%的地步。本來貿易赤字,是由於入口數量超過出口的數量而產生。美國人應該自我檢討為甚麼自己的輸出如此軟弱無力。但他們非但不反省,反而責怪別國……
中美戰略關係亟待轉型超越
  “一超多強”格局加快向多極格局轉變,主要戰略力量之間的關係開始孕育一種新的形態。隨著世界進入後金融危機時代,中美兩國早已開始從戰略碰撞向戰略調整和戰略磨合的階段發展。如果兩國能夠從全球戰略的大視野出發,本著為世界轉型和國際格局轉換負責任的大局精神,拿出真正的戰略勇氣、充分施展中西方各有優長的戰略智慧,那雙方就有可能突破歷史上霸權更替的老路,在戰略層面開創新的局面。……
兩岸和平發展的理論探討
  兩岸目前正處於難得的和平發展階段。做為關係兩岸的一分子,我們固然可以分析它所面臨的挑戰,但是更應思考,用甚麼辦法可以讓兩岸和平發展邁向穩定發展並向終極目標推進。“兩岸統合”的提出,就是希望做為兩岸和平發展向終極目標的邁進的路徑。……
未來十年中國與世界的關係
  未來十年中國與世界將是怎樣的關係?它的走向如何?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內部進程的變化,隨著國際金融危機與全球環境所帶來的某種新格局,中國國內與國際上都有人對此表示關注,提出了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譬如未來十年中國與世界之間會變得更加開放還是趨向封閉?中國與世界之間會變得對抗多一些還是合作多一些?是和平發展的傾向更強還是戰爭的可能性更大?
21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已經結束。關於未來十年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受到世界高度關注,並引發熱烈討論。毫無疑問,中國將始終堅持與世界各國攜手,努力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即使經濟總量與美國接近,中國也決不做超級大國。中國扮演的是在建設和諧世界進程中與其他國家平等的、新型大國的作用。這是符合中國國家和民眾利益,也最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選擇。
兩岸主權共享與特殊關係
  四年前的平安夜,2005年12月24日,一位對兩岸關係做出巨大歷史貢獻的長者、汪道涵先生告別了他念茲在茲的兩岸關係,走入歷史。哲人雖逝,風範長在。今日,在兩岸關係再現生機之際,我們可以再一次地認識汪道涵先生的兩岸關係情懷與格局。
從對華戰略需求看美國台海政策的趨勢
  近來,美國的台海政策成為華人世只熱議的話題。這主要緣於奧巴馬訪華時,在涉台問題上的“異常”表現,一是在胡奧會、上海青年對話會以及中美聯合聲明中,美方都重申“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卻隻字未提《與台灣關係法》;二是美國聲明“尊重中國主權與領土完整”,並“歡迎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期待兩岸加強經濟、政治及其他領域的對話與互動。”以這樣積極的態度對待兩岸互動,這在過去是沒有的。
美國對台政策開始又一次重大轉折
  2009年11月15日至18日,美國總統奧巴馬第一次訪問中國。這次訪問和訪問結束時發表的《中美聯合聲明》,在台灣島內引起了強烈震動,其程度為1979年1月中美建交以來所少見。由此可以判斷,在中美關係進入新的歷史階段的大背景下,美國對台政策的又一次重大轉折已經開始。這對美台關係、兩岸關係以及中美關係,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
奧巴馬訪華與中美關係基本性質中的重大變遷
  美國總統奧巴馬的首次訪華是2009年最引人注目的國際關係事態之一。僅從世只各大媒體對這次訪問的報導和評論異常密集和頻繁來看,這一點就無可懷疑。不僅如此,這次訪問產生的《中美聯合聲明》,加上兩國元首在會談結束後立即同時對新聞只作的宣佈和講話,證明這次訪問與其結果無愧為更長時段內世只政治的特別重大的發展之一,對超級大國美國與強勁崛起的巨型國家中國(那也是廣泛公認的、至遲在不太久的未來除美國以外很可能最重要的一個大國)的總體關係有重大意…
兩岸對“和平發展”認知的“通”與“隔”
  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不是任何一方一廂情願就可以辦到,它需要雙方合作才能達成,既是“雙方”,就必然有差異和區隔;既是“合作”,就必然有共識或默契。兩岸關係今天能夠跨入和平發展的新軌道,關鍵是雙方共同堅持和維護了“九二共識”。同理,欲求未來的兩岸關係不走回頭路,欲求兩岸和平發展框架能順利建成,就必須繼續維護和強化雙方共同建構的政治基礎,最起碼的是要確保雙方的共識和默契能超越彼此的差異和區隔。
促進兩岸政治關係是深化和平發展的必由之路
  我們通常所說的“兩岸問題”或稱“台灣問題”,說到底其本質是政治問題。眾所周知,台灣問題的產生和延續是國共內戰和外國主要是美國勢力政治介入的結果。六十年來,海峽兩岸由軍事交戰、軍事對峙演變到今天仍未能結束政治、軍事等對立狀態,也完全是肇因於政治因素。去年五月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以來,兩岸關係發生了積極變化…
加強兩岸政治互信ABC
  “加強政治互信”就是雙方在既有的互信基礎上,繼續擴大兩岸領土和主權一體性的認知交集,默認或接受“一個中國境內兩個競爭中國代表權的政權差序並存”的現實。同時在政策上採取互助和互利的行動,增強兩岸人民的利益聯結和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為最終解決政治分歧奠定更加穩固的政治架構。兩岸政治互信的強化,除了鞏固基本的原則性共識外,也有賴雙方在具體的政治互動中保持與人為善的態度,並形成互相體諒、避免為難對方的政治行為規範。
   共453條﹐第15/23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