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要正確把握當前的兩岸關係
  兩岸關係即使進入“和平發展期”,它的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基本特徵依然沒有改變,兩岸關係依然將在曲折與反復中前進。但是,即使有反復有曲折,兩岸關係是不會反復到陳水扁時代,兩岸關係也不會折回李登輝時代。
法理情三維建構下的“一中原則”
  隨著去年以來“兩會”商談與處理台灣參與國際活動問題取得一系列進展,有關兩岸關係後續發展的問題引起關注和討論。比如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簽署和平協議的問題,比如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的問題,比如如何確保協商解決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空間未來不被“台獨”所乘的問題,等等,在在事關重大,牽涉深遠。那麼,其中需要我們首先認識把握的核心與關鍵究竟在哪里呢?
展望未來:中國必將實現偉大復興和完全統一
  1949年以來的60年,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堅持探索、奮鬥的60年。在這60年中,中國執政黨最終確定了正確道路,並且取得巨大的成就。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涵之一。在這60年中,同樣堅持了探索、奮鬥,並且已經為統一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挑戰中實現復興和騰升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60年來,中國經歷了幾番巨大甚或急劇的變化,其中雖有被歷史證明的嚴重挫折和痛苦波動,更有同樣被歷史證明的偉大成就和輝煌進步,特別是共和國創立初年和改革開放以來的那些。除台海兩岸尚需在中長期未來實現最終統一外,中國現在不僅是個內部統一和平、對外獨立自主的巨型國家,而且經過近30年來的經濟高速騰升和國際廣泛參與,業已成為世只政治經濟中名副其實的少數主要強國之一。
走向科學發展的中國
  今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按照中國人的傳統說法,叫作滿一甲子。在這一甲子,中國經歷了極其不平常的歲月,在曲折和奮鬥中取得了歷史性進展,中國人的經濟物質生活水準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新舊甲子轉換之際,人們關心的是,中國新甲子將向何處去?如果用一句話來回答這一問題,那應當是,中國將走向科學發展之路。
中華文化、台灣文化與和平統一
  進入新時期後,為了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胡錦濤總書記最近發表了極為重要的“六點意見”,戰略性地將“弘揚中華文化,加強精神紐帶”放在新時期對台工作綱領性文件中極為突出的位置。這充分表明弘揚中華文化對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發展舉足輕重,具有不可替代、毋庸置疑的巨大作用。中華文化不僅是五千年華夏文明寶庫的珍貴遺產,更是維護中國統一的強大精神支柱。
建構“儒家文化共同體”促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009年6月13日,在全國台灣研究會副會長許世銓教授的促成與安排之下,來自台灣的“兩岸統合學會”與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的成員,以及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的教授們,在北京清華大學舉行“兩岸和平協議學術研討會”。在該項研討會上,與會人士對於張亞中教授在《論兩岸統合的路徑》一文中,所提出的七個構想,都給予高度肯定,認為值得深入探討與推動。
一中三憲:重讀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兩岸目前的法理現狀為“一中兩憲”,當兩岸簽署和平基礎協定,包括雙方承諾不分裂整個中國、兩岸為憲法上的平等關係時,其實就已經進入“一中三憲”,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機制。”而兩岸關係是海內外全體中國人的大事,對此重大問題,我們有必要解放思想,開大門、找大路。
兩岸應正視結束敵對狀態簽訂和平協定的問題
  去年五月以來,兩岸關係在兩岸執政當局、執政黨和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開始走出陰霾,逐步進入良性互動、和平發展軌道。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局面基本形成。這一局面得來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和維護。但是,這僅僅是兩岸關係歷經多年的波折後,向良性發展邁出的第一步,兩岸關係要取得實質突破,實現全面正常化,還有更艱巨的路要走。
需要倍加呵護的和平發展期
  胡錦濤的新兩岸關係論述已完整構成,他為和平發展新時代勾勒了一幅藍圖:即經濟上以建立更緊密經濟合作機制為平台,政治上構築起兩岸和平協定為方向,在文化、外交、軍事各方面逐步建立起互信機制,逐漸構築起一個中國的認同,兩岸共同攜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
兩岸現已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
  目前的兩岸關係已進入“和平發展新時期”,它體現了中國大陸對台戰略和政策的新思維。應該如何看待這個“和平發展新時期”呢?
兩岸和平發展路徑探索:培植共同利益、形塑共同價值
  實現兩岸和平發展,促進祖國統一進程,根本路徑就是透過兩岸共同發展,培植兩岸共同利益,形塑兩岸共同價值,加快兩岸同胞情感趨融、價值趨近、認同趨合的進程,加快兩岸一體化進程,建構兩岸共同體,確立兩岸同胞對共同家園、共同家國的認同,最終完成兩岸統合。
兩岸特色經濟合作機制:特點與前景
  自1992年台灣正式開放企業赴大陸投資以來,兩岸經濟關係日益密切。大陸已成為台灣最主要的對外投資地,是台商在海外的主要生產基地,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最大貿易夥伴、最大順差來源地。台灣每年出口到大陸的產品佔其出口總額的4成,貢獻經濟成長率約達3/4。同時,台灣是中國大陸第7大貿易夥伴、第9大出口市場、第5大進口來源地。因此,簽訂經濟合作協定,建立經濟合作機制,是兩岸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
“胡六點”後推動兩岸和平穩定政治關係之芻議
  在兩岸關係上說明了甚麼才是真正開創“兩岸‘和平發展’”的基礎,以及大陸方面如何保證兩岸“和平發展”延續性和長期性。從文本內在來看,一方面大陸將“和平發展”視為“對歷史、對人民負責的態度,站在全民族發展的高度認真思考和務實解決兩岸關係發展”的結果,換言之,兩岸“和平發展”是民族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當前發展的必要階段,所以不可能有折騰。
“胡六點”四大思想理論創新及其實踐意義
  近月來,許多專家學者及關心兩岸關係的人士紛紛就落實胡錦濤的六點意見提出建議與主張,讀來頗受啟發,多所受益。但隨著閱讀範圍擴大,感覺也有一些看法尚未完全體現“胡六點”完整豐富的思想理論內涵,明顯停留於舊有的思維。比如有的似乎把“胡六點”單純理解為2008年台灣政局發生變化後的產物,忽略了它所蘊含的對過往30年兩岸關係與對台工作全部經驗的總結,包括對其間相關教訓的深刻汲取。
兩岸和平協議芻議
  2005年4月,胡錦濤與連戰會談新聞公報提出:“促進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架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避免兩岸軍事衝突。”同年5月,胡錦濤與宋楚瑜會談公報提出,“兩岸應通過協商談判正式結束敵對狀態,並期未來達成和平協定,建立兩岸軍事互信機制,共同維護台海和平與安全,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
論兩岸統合的路徑
  2009年初春,在台北,兩岸統合學會的成立,代表著在兩岸與華人社群中豎立了一面邁向統合的鮮明旗幟。飛揚的旗幟傳達出兩個重要使命。第一,如何建構兩岸人民對於整個中國的認同,讓未來兩岸和平框架不只是個框架,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實體…
擴大台灣國際空間問題的思考
  台灣爭取擴大國際空間,在兩岸合作增強的條件下,有了可能性。兩岸如果處理得好,就能逐漸達到共用中國主權的光榮與尊嚴。這是一個綜合、複雜、多層次的問題,不可能有一攬子解決方案,只能一步一步循序漸進。作者對解決這個問題的原則、途徑和優先順序提出了思考。認為兩岸在擴大台灣國際空間問題上應當堅持“九二共識”,相向而行,加強對話,由易而難,由經濟、社會、文化領域到政治領域,由地區合作到全球性組織,積累互信,凝聚共識,防止干擾,在不斷改善關係深…
論兩岸與中國的關係
  做為關心兩岸的一分子,去年十月《中國評論》刊登筆者所撰“《兩岸和平發展基礎協定》芻議”以來,受到各方學術先進的關注。各位先進都給了筆者相當多的指教、建議與啟發,獲益匪淺。經由兩岸先進們的交談,不僅感受彼此對於兩岸未來發展的關懷,也覺得有必要就《芻議》中還需要釐清的一些概念……
“胡六點”的觀察、分析和啟示
  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座談會31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出席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在講話中,胡錦濤重點提出了六點意見,全面完整地構建了胡錦濤的對台主要論述體系。胡六點是新時期對台綱領文件。
   共453條﹐第16/23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