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8年10月號,總第13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構建與問題
主 辦:中國評論通訊社、《中國評論》月刊

顧 問:徐鷹(中國評論月刊社務委員會主席)

策 劃:郭偉峰(中國評論通訊社社長兼總編輯)
    周建閩(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

主持人:張五岳(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

評論員:蘭寧利(退役海軍中將、前海軍總部
        副參謀長)
    丁樹範(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研究員)
    王崑義(台灣戰略學會秘書長、教授)
    楊念祖(中山大學教授、“中華民國”
        高等政策研究協會秘書長)
    李文忠(前民進黨立委、前立法院
       “國防委員會”召集委員)
    劉以善(退役空軍少將、中華港澳之友
        協會監事長)
    蘇紫雲(“國安會”前研究員)

執行人:羅祥喜(中國評論副總編輯)
    王 平(中國評論副總編輯)




時間:二○○八年第十次(總第一百三十次)
地點:台灣中評會議室

  張五岳:開場白


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所長張五岳


  我關注兩岸軍事互信機制這個議題,但這不是我的專業。作為主持人,今天幫忙大家做穿針引線的工作。

  我們很清楚,今年兩岸關係面臨非常大的轉折與改變:由原來形勢嚴峻的歷史高危期,轉為重要的歷史機遇期。雖然和平是大家共同的目標,但實現和平的第一步,不論是大陸所說的“結束敵對狀態”,還是台灣所說的“最終邁向和平協議”,總是要個初步的開始、願景、目標和落實。也就是說,構建軍事互信機制,是兩岸關系中非常重要的議題,也是首先要面對和處理的議題。而各位都是此領域台灣內部最具代表性的專家和學者。

  中國評論通訊社和《中國評論》月刊舉辦此活動,有其考量。眾所周知,《中國評論》月刊是兩岸四地與海外非常重要的評論性雜誌與刊物,中國評論新聞網在全世界的中文網站中,也排名前茅,影響力很大。

  我相信,透過今天的論壇,各位專家學者對如何構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意見和討論,經由中國評論通訊社和《中國評論》月刊的報道和刊發,呈現給他們的廣大讀者。

  蘭寧利:兩岸迫切需要建立軍事互信


退役海軍中將、前海軍總部副參謀長蘭寧利


  各位前輩,我對這個問題所知有限。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關於CBM的資料和知識都是從美國獲得,尤其像美國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葛萊儀這些專家,我們在七、八年前就有所來往。“中華民國”國軍最先接觸到CBM這件事務就是我當年服務的海軍情報署。我不客氣地講,用西方國家的標準規範來構建兩岸的軍事互信機制,有些地方是不太適合的,不能照單全收。

  事實上,在兩岸之間,我們過去一直在努力希望建立雙邊軍方的接觸管道。如果我沒記錯,在二○○一年七月份,當時亞太安全基金會由周正之將軍主持,那時就藉著七七抗戰名義,讓一批退役將領到大陸去,曾受到總參等軍事單位的接待。當時因為我受到管制不能去,但在他們帶到北京的演講稿子是由我撰寫的。

  我認為兩岸最緊張的時候是二○○三年下半年。那時候民進黨因為選舉就經常放出一些激烈的說辭與言語刺激大陸,造成兩岸之間非常緊張。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解放軍的飛機才正式越過所謂台灣海峽的中線。在此之前,我們從來沒有遇過這樣的事情。

  當然,“中線”是個抽象的名詞,對我們海軍來講,過去幾十年從來沒有把中線當做是一種約束,我們要去外島或哪裡都非常自在。但至少從二○○三年下半年開始,我們感覺到,兩岸之間似乎比其他國際間更迫切的需要建立軍事互信的問題。

  “馬總統”在當選之前、競選期間,我們在幫他提供“國防政策”意見時,他就提出大陸撤飛彈的問題。其實,從軍事的眼光來看,撤飛彈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我想在座各位都比我更瞭解,二砲的某些旅的營區內根本就有火車支線直通,一夜之間進、退數百里根本不是問題。但在兩岸消除敵意上、展現善意上以及在政治意義上大陸撤飛彈是非常重要的。

  為甚麼“馬總統”明明知道這件事沒有意義,他還要再三提呢?我們覺得,這是要探試中國大陸在這方面的誠意。為此,我們認為,最明顯的作為莫過於,一部分在福建前線的飛彈能夠後撤,其實解放軍也知道撤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到底顧忌甚麼?如果需要,一個晚上就可以再部署回來。所以,我個人認為,消除敵意,增加彼此間的信任,是我們看這個問題最起碼的基礎。

  好,我們這邊正式宣佈對大陸沒有敵意了,那我們一直期待大陸那邊有所反應。我認為,如果能夠藉某一種型態表示雙方都沒有敵意了,接下來很多事情,不必按照美國、或其他國家、國際上CBM的步驟、做法,我們可以很快地跳到軍事熱線、軍方人員互訪等具體事情上;進度會很快,不必像某些人說的,這個和平協議要等很久以後。我想真正的問題還是在於中國大陸的心結還沒有解開。

  幾十年來,台灣海峽的風風雨雨,我自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有時候看到大陸的新聞網有些資料,解放軍一些同仁很自滿,說大陸海軍現在十分進步,可以夜間直升機降落等等,我看了笑都笑不出來,因為這些科目,台灣早在二十五年前就已經是艦隊戰備的制式科目,但大陸現在才開始做,何以能值得沾沾自喜?看了之後覺得很難過,我覺得我們都是中國人,覺得那些軍中的官兵很年輕,就像我們的子女一樣,雙方存在著那麼大的代差,一旦海峽戰起,解放軍未必能夠“全軍”,只是犧牲多寡而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