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對話
2008年8月號,總第12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香港老年醫療問題需要正視
--訪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講座教授周永新
劉迺強(香港)
本刊學術顧問
全國人大基本法委員會香港委員
  香港特區政府最近又一次推出醫療融資的諮詢文件,以面對因香港人口老年化所帶來將來社會更大的醫療負擔問題。我們特此訪問了這方面公認老人問題的專家,社會福利界德高望重的周永新教授,深入淺出,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的所在,和解決的出路。

  港英政府不願正視老年問題
  令很多退休老人一無所有

  劉迺強:香港的福利,尤其是老人福利部分,你覺得目前需要高度關注的問題在哪?

  周永新:港英政府一直都不願正視香港的老齡化問題,直到一九九一年都不願面對這個問題做一些事。

  一九七四年我從英國讀完書回來的時候,就開始在香港的一些報章雜誌發表一些文章,提醒政府應該考慮這個方面的問題。當時我分析了香港的人口結構,我們通常將六十五歲以上人口超過百分之七的社會,稱為邁向老齡化的成熟期;超過了百分之十四,就是老齡社會。英法國家從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四,大約需要五十年;但是我當時分析香港的情況,已經預估香港很可能只要二十年左右的時間就將達到百分之十四。香港在一九八一年的時候才達到百分之七,而目前香港社會中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已經佔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三,增長速度是很快的。可以說,香港開始進入老齡社會。預計到二零三五年,香港老齡人口的比例將會達到百分之二十四、二十五,就是二十五年左右又要再翻一番。

  我曾經與幾個團體一起推動關注老年社會的問題,如當時的基督教工業委員會做了很多宣傳;後來又與工聯會和勞聯合作推動,還有總商會、工業總會等等。當時參與推動有劉千石、張鑑泉、鄭耀棠、李鵬飛等人。

  當年我們跟港英政府談老年問題的時候,政府的態度是很消極的。直到回歸前夕我才知道真正原因,那就是港英政府不想再留多一筆錢給特區政府,怕最後落進中國政府手中。

  其實強積金只不過才運作了七八年,就已經滾存到了三千多億;當年要是早著手,狀況會更好。但是當時的港英政府不願意做,現在的結果是讓很多已經退休的老年人士一無所有,使年老就等於貧窮。

  現在香港六十五歲以上的人有八十萬左右,其中百分之二十必要依靠政府的綜援維持生活。而強積金從二零零零年才開始,沒有二三十年是難以顯示社會效果的。由於社會觀念變化,年輕人慢慢都沒有了養老的觀念。當然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困難,生活方式與上一代也有所不同。

  沒有錢就帶出了許多社會問題,吃、住、醫療,都要靠政府。香港目前有三分之一的人是住公屋的,而年老的人士差不多百分之六十是住公屋。醫療也是一樣,現在公立醫院差不多一半以上都是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在使用,因為他們沒有能力自己做醫療保障。

  現在搞醫療改革,其實就是想看看能否有更好的安排,在二三十年之後,讓那些六十五歲以上的人不是一定要到公立醫院才能看得起病。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