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觀察
2008年9月號,總第12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京奥運勝利与地緣文明時代到来
譚中(美國)
旅美教授
  北京奧運勝利的啟示

  北京奧運勝利結束對中國的啟示很多,本文著重探討四點,用十六個字來形容:“百年圓夢、克制武暗、眾志成城、和諧處世”。

  “百年圓夢””這次北京奧運是從古以來、繼一九六四年東京奧運與一九八八年漢城奧運後第三次在亞洲舉行的奧運會,此前兩次奧運對舉辦國”日本與韓國”都起了“催長”與“催變”的作用,這次北京奧運雖然並不例外、卻又當別論,一是因為日本與韓國和中國相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二是這次是中國圓“百年奧運夢”的時刻,又是日本與韓國所未有過的經驗。根據《印度教徒報》報道,國際尼爾遜媒體研究公司NielsenMediaResearchCompany統計,全世界有二十多億人(即三分之一人類)觀看了北京奧運開幕式,簡直是世界奇跡。造成這一奇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國全國對奧運的白熱“passion/激情”。八月八日晚上,八億四千萬中國人在電視前觀看了北京奧運開幕式實況直播,這個數字不但空前,恐怕在今後半個世紀內也不會被超過。任何別的國家都沒有可能打破這一紀錄。

  還應該看到兩點。第一,這八億四千萬中國人不是一般地看熱鬧、看五彩繽紛,而是自豪地享受中國實現百年“奧運夢”,是個人歡樂與民族驕傲情感的交織。第二,這些中國觀眾大部分不是有權勢、財富、享受榮華者,而是普通老百姓,其中包括仍然“無家可歸”(住在臨時帳篷中)的四川地震受害者、因奧運舉行需要制止空氣污染北京建築項目全面停工而失業從北京回鄉的外地民工、在中國建設拆遷中受到損失而沒得到應有補償的、以及為了奧運成功而犧牲了自己眼前利益忍受各種不便的人們,表現出全國一盤棋與犧牲小我為大我的高尚精神。正是這一獨特的現象使得奧運的歡樂氣氛壓倒了中國社會內部矛盾的怨聲,使全世界那些反華、反共、“人權衛士”、藏獨、疆獨分子以及其他民族敗類想在奧運期間到中國製造事端的陰謀徹底破產。

  這次中國實現百年“奧運夢”的深遠意義中既有物質的因素,又有精神的因素。物質因素中有三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通過順利舉辦奧運這種超大型世界級全球性交流聚會而一方面提高中國交通運輸、通訊聯絡、旅遊服務等的規模與檔次,另一方面又大大加強國內、國際“interconnectivity/互聯通性”,促使經濟發展更上一層樓;第二部分是奧運為中國提供免費廣告,把全球最有權勢、最多財富的人們吸引到中國來(據說上千家國際大公司老闆都來到北京),是吸引外資幫助中國開發建設的巨大管道;第三部分是為了滿足奧運會需要而在北京等地大興土木、大辦基礎設施建設,在奧運會期間可以收回一部分成本,在今後的年月可以繼續創造經濟效益。行家認為中國作為世界第四大經濟實體(按照市場價格計算可謂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實體),北京市經濟僅佔全國經濟總量的百分之三點六,北京奧運場館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三千億元,也不過是中國過去四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百分之一左右,對中國整體經濟發展的牽動有限,不應過分渲染。但中國目前正在積極推進經濟轉型升級,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裝備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提高交通網絡化水準,加大節能減排投入,這次北京奧運可以起一定的推動作用,也不應忽略貶抑。

  精神因素中也有三個組成部分。第一部分是“條條道路通北京”、中國變成全世界注視的焦點,全中國人民有了揚眉吐氣的感覺;第二部分是“出世界風頭”、中國得到高姿態、高格調與其他各國打交道的機會,北京變成一個“世界大都會”、中國變成一個擺脫“光榮孤立”的國家,東西文明之間的高牆變矮了;第三部分是中國當世界東道主、受國際重托,中國無形之中進入國際舞台的中央部分。從十九世紀開始中國人被西方稱為“東亞病夫”,孫中山有感於此,提出了“強國強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開始一種走捷徑的、擺脫“東亞病夫”形象的政策:利用中國人多的優勢,從民間選拔尖端體育人才,用政府的精力培養運動健將,到國際比賽場上“為國增光”,在國際授獎儀式上,中國國旗不斷升起,中國國歌不斷奏響,全世界開始對中國刮目相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