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四地
2008年9月號,總第12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新形勢下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態勢展望
唐永紅(廈門)
厦門大學臺灣研究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理論與實踐表明,經濟體之間的經貿關係的發展態勢,不僅取決於經濟體之間內在的經濟互補性狀況,而且也深受相互間經貿政策的開放狀況的型塑。兩岸經貿關係發展歷史表明,兩岸經貿關係的發展格局與特徵也被兩岸政治關係的發展進程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實踐表明,近三十年來的兩岸經貿關係,雖然在經濟全球化力量的推動下,在兩岸彼此經貿關係發展戰略的互動博弈過程中,得到不斷發展,但明顯受到兩岸政治關係發展態勢的制約與型塑,呈現出單向、間接、民間的不對稱不平衡狀態,而且遠未窮其潛力。

  當前,台海局勢發生重大的積極變化,兩岸關係呈現良好發展勢頭。海峽兩岸乃至國際社會多預見海峽兩岸關係有望進入一個相對平穩的新時期,特別是兩岸經貿關係將進入大發展的新時代。筆者認為,新形勢下兩岸經貿關係發展走向與格局,仍然會受到兩岸對發展彼此經貿關係的動機與目標定位、彼此經貿關係發展戰略的互動博弈、兩岸政治關係發展態勢的制約與型塑。台灣新當局出於振興台灣經濟的目的,將會採取較為開放的大陸經貿政策,積極尋求與大陸進行經貿交流與合作。而大陸方面出於兩岸和平發展與和平統一的目的,一方面會在一些層面積極配合台灣新當局的呼籲與倡議,另一方面也會要求台灣方面遵循WTO規則調整其不適當的對大陸經貿政策。由此,兩岸經貿關係在經貿交流方式、交流格局、依存性和發展機制上將逐漸呈現新的走向與格局。

  兩岸經貿交流方式

  眾所周知,祖國大陸三十年前就提出了海峽兩岸實現“三通”的主張,而且積極推動。至目前為止,儘管取得了從完全不通到間接“三通”乃至局部直接“三通”的重大進展,但在台灣當局的阻撓與限制下,即便在兩岸經濟體都已加入WTO逾五年的今天,兩岸全面直接“三通”特別是全面直航一直未能實現,使得兩岸交流無論是投資與貿易還是通航與人員往來多年來都不得不以間接交流方式為主。這種非正常化的交流方式嚴重影響了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效率與效益,深受兩岸人民詬病。

  承認“九二共識”、主張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的中國國民黨在台灣重新執政,為海峽兩岸直接“三通”特別是直航帶來了新的契機與希望。隨著兩岸全面、直接“三通”的逐步實現,新形勢下的兩岸經貿交流方式將從非正常化的間接交流方式為主轉向正常化的直接交流方式為主。屆時,兩岸當前需經第三地的貿易、投資、通航以及人員往來等各種交流往來必將在量上大幅減少甚至消失,與此同時,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潛力必將得以進一步發揮,交流合作的廣度與深度必將得以進一步提升,交流合作的效率與效益必將得以進一步顯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