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聚焦
2008年11月號,總第13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陳雲林訪台的意義與影響
王世中(北京)
本刊特約撰述,大學教授
  陳雲林終究要來台灣了,對兩岸關係來說,這是值得記載的大事,對兩岸關係史來說,這更是值得記憶的大事。

  從1999年李登輝提出“兩國論”之後,兩岸關係中斷了近十年的交往,期間經歷陳水扁主政八年,在激進台獨主義的推波助瀾之下,他利用“正名”、“制憲”、“入聯公投”的操作,為兩岸關係掀起一波波的驚濤駭浪。八年之後兩岸關係不僅像是一張“破碎的臉”,讓人不忍卒睹,也像是這波國際金融大海嘯一樣,讓人不知道明天過後,這個世只是否還是個世只。

  如今浪淘盡,在國民黨重新執政以後,兩岸政府快速的修補那張“破碎的臉”,也像全球國家聯手遏止海嘯一樣,不讓浪捲千層,淘空兩岸的熱、兩岸的情。而今陳雲林來台,他不只是為了架起一座橋,他更是帶來久違的人情,用以撫慰那段曾經受傷的兩岸心靈,所以期待他的行程能為兩岸鋪好路,讓兩岸人民可以共同走出兩岸新世紀。

  兩岸新跨越

  當然,在邁向“兩岸新世紀”的共同目標下,陳雲林的一小步,絕對是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大步,這並非要給陳雲林太過沈重的包袱。畢竟,時代的宿命是時代的罪過,作為經歷過那段兩岸關係驚濤駭浪的一代,沒有人有理由可推卸給時代的宿命,也不必再讓人去背負起那個時代的罪過,但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他卻必須要能夠勇於開創新局,在舊時代的斷裂中找尋可以重新連結的臍帶,陳雲林的這一步,就意涵著這樣深沈的意義。

  然而,陳雲林的這一步,也不同於連戰的那一步。連戰的那一步是穩定的一步,陳雲林的這一步,卻是跨越的一步。畢竟,2005年國民黨主席連戰是在兩岸斷裂的關係中,毅然跨海到大陸訪問,消弭陳水扁追求激進台獨主義所帶來的兩岸危機,所以連戰的一小步,就是穩定兩岸關係後續發展的一大步。尤其是當時“連胡會”後所發表的“新聞公報”,更為2007年中共十七大胡錦濤政治報告中提議兩岸簽署“和平協議”埋下伏筆,兩岸和平發展的種籽自此被埋下,如今隨著陳雲林訪台,兩岸和平的種籽也將跟著萌芽。

  所以,歷史總是一步一步的在前進,人們的步伐也是一步一步的在跨越,那麼隨著陳雲林的來台,兩岸關係又該進行什麼樣的跨越呢?這裡可以從經濟、政治與外交等諸種面向來進行思考。

  兩岸在經濟層面上的跨越

  從馬英九政府上台以後,台灣的經濟在美國“金融海嘯”的波及之下,正陷入風雨飄搖之中,馬政府的聲望也遭到海嘯的襲擊,已經低落到危險的邊緣,如果兩岸政府不能攜手救援,那麼馬政府必然難以逃脫台灣內部台獨主義的強力反撲而遭到滅頂,如此可能讓兩岸關係再次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為了救援台灣的經濟,從6月份兩岸兩會進行第一次的協商之後,7月4日並開始推動兩岸週末包機直航與大陸觀光客來台旅遊等事項,只是這項初步重建兩岸關係的具體措施,成效並不彰顯,也讓台灣內部對兩岸關係重建的願景無法提升。所以如何在包機與旅遊的項目下,繼續大力推動貨運包機、兩岸直航截彎取直等作為,這是馬政府期望台灣經濟重生的特效藥。

  然而包機直航與旅遊事項,畢竟還是治標不治本的作為,這次伴隨美國金融大海嘯而來的危機,還將出現經濟成長減緩的現象,過去八年,台灣經濟成長減緩的因素來自政治,這次卻是來自經濟,所以各國政府都已經發現純粹利用資金救市的作法,將無法有效阻止經濟蕭條的景象,而必須緊急的啟動公共建設的投資,才能根絕金融海嘯所帶來的危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