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透視
2008年11月號,總第13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俄格軍事衝突對國際體系影響深遠
王海運(北京)
中國中俄關係史學會副會長

俄羅斯承認南、阿地區獨立,國際法準則受到嚴重衝擊。


  俄格軍事衝突無疑是2008年國際關係中一件極具地緣戰略影響的重大事件。有人將其與1989年柏林牆倒塌相提並論,甚至認為其影響不亞於“911事件”。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稱,“8月8日後整個世只都發生了改變”。這些說法並非全無道理。

  越境打擊格魯吉亞,是新俄羅斯立國以來首次對外用兵,首次以武力方式解決與鄰國的爭端,首次對敢於背俄西靠的獨聯體國家祭起“軍事大棒”,首次以軍事行動反擊以美國為首北約的戰略遏制。此次事件具有極強的標誌性:標誌著俄羅斯對美等西方國家的擠壓進逼由忍耐轉向反攻;標誌著俄羅斯被動接受西方遊戲規則的時代真正結束;標誌著俄羅斯收復傳統勢力範圍、重新確立在前蘇聯地區主導地位行動的真正展開;標誌著俄羅斯的崛起進入一個更加“張揚”的新階段。

  對大國關係的影響十分深遠

  俄羅斯以對外用兵的強硬方式重返世只大國行列,發出了埋葬單極世只的強烈信號。大國關係可能更加錯綜複雜,各大國的地位可能發生新的變動。俄美間冷和平的局面形成,俄美冷戰尚不至發生。

  俄美可能走向直接對抗。儘管俄美仍將互有所求,雙方都缺少徹底攤牌、回歸冷戰的意願與能力,更不願直接兵戎相見,但是極小可能繼續抱持友好相處的幻想。俄美力避對抗的時代成為過去,兩國關係進入衝突多發期,互為主要戰略對手的局面加速形成。兩國間的外交戰、輿論戰、國際法律戰可能更趨激烈,不排除軍備競賽再起的可能性。美國可能加大支持格魯吉亞、烏克蘭加入北約的力度,在俄的周邊製造更多的混亂,甚至可能把反導系統部署到外高加索。由於美國在俄格衝突發生後保護“盟友”不力,可能使俄羅斯更感美國霸權衰落,因而其對美姿態可能更趨強硬,美攻俄守的格局可能因此發生某種變化。由於俄美仍然互有所求,雙方的對抗可能時緊時鬆,不排除在某些問題上做交易、求妥協的可能。

  俄歐關係可能進入新的困難期。俄歐地緣政治利益的對立性因為此次衝突而進一步凸顯,歐洲國家特別是“新歐洲”對俄羅斯威脅的警惕性可能進一步增高,“老歐洲”對俄採取溫和政策的做法可能受到“新歐洲”的更大牽制,歐美聯手制俄的動作可能有所增多。俄羅斯融入歐洲的進程難以繼續,建設“統一歐洲大廈”的前景更加渺茫。俄羅斯將不得不重新定位國家的地緣戰略屬性包括文明屬性,做“獨一無二”的歐亞大國、充當歐亞大陸的橋樑、兼收歐洲與亞洲兩利的主張可能佔據上風。與此同時,俄歐在歐洲安全問題上存在共同利益,雙方都不願看到歐洲再次成為新冷戰的前沿,高加索成為“第二個巴爾幹”。俄歐在經濟上相互依存度較高,歐洲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成為其難以克服的軟肋。因此,此次事件中歐洲對俄羅斯的批評調門較低,基本上扮演了“調停者”的角色,俄羅斯也給歐洲大國留足了面子,力圖拉歐抗美,雙方都極力避免發生直接對抗。在今後一段時間,即使美國對歐洲施加更大壓力,“老歐洲”也較小可能與俄羅斯完全撕破臉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