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縱橫
2008年11月號,總第131期

【 第1頁 第2頁 】  
2009中國經濟:促轉型保增長
范劍平(北京)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兼經濟預測部主任
  2008年中國經濟經受了國內外諸多不利因素的衝擊,通過精心有效的宏觀調控,基本保持了平穩較快的發展大局,使中國成為世只上唯一能夠繼續保持經濟增長率明顯高於物價上漲率的經濟大國。展望2009年,中國經濟運行將以促轉型、保增長為主要特徵。

  今年的宏觀調控意圖基本實現

  無論是年初確定的“雙防”方針還是年中調整的“一保一控”方針,中國始終將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2008年宏觀調控主要目標之一,採取綜合措施全面控防通貨膨脹。支農惠農政策力度加強,使夏糧連續第五年增產,秋糧豐收在望,肉禽蛋等生產穩定發展,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已經從2月份最高時的23.3%回落到8月份的10.3%。食品價格過快上漲勢頭的扭轉成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明顯回落的主要原因。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4.9%,比2月份本輪通貨膨脹頂峰的8.7%回落了3.8個百分點,年內有望繼續小幅走低,物價過快上漲的趨勢初步得到扭轉。

  這輪世只性通貨膨脹的源頭是前期美國過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和不負責任地濫發美元帶來的世只性流動性過剩,全球出現資產價格暴漲以及國際油價、糧價等初級產品價格持續升。由於近期次貸危機嚴重惡化,發達國家普遍由過去流動性過剩突然陷入流動性不足,全球經濟降溫也使需求猛烈收縮,本輪世只性通貨膨脹壓力可能在2008年達到頂峰。今年8月份以來,全球經濟降溫使石油供需矛盾有所緩和,國際油價從7月初創下的每桶147.27美元的歷史最高位後出現連續下降走勢,每桶下跌至70美元左右。石油價格作為本輪通貨膨脹週期的風向標,已經帶動其它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不同程度的下降,近期世只各國通貨膨脹率紛紛呈現見頂回落跡象。

  預計2009年隨著世只經濟進一步降溫,世只通貨膨脹壓力較2008年減弱。從趨勢看,整個世只經濟將從2008年低增長、高物價的“滯脹”為主的運行狀態向2009年低增長、低物價的“低迷”為主的運行狀態過渡,世只經濟陷入衰退的可能性在增大。2008-2009年世只主要經濟大國的宏觀調控目標排序中,反衰退優先於反通脹。

  次貸危機不斷惡化,對世只經濟和中國經濟的消極影響大大超出年初預期,國內又遭遇突如其來的南方雨雪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災害,中國經濟連續減速,經營困難的企業和行業不斷增多,中央及時將“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的政策取向調整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新目標,出台了提高出口退稅率、增加信貸額度、下調貸款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和取消部分政府行政性收費等措施。

  這些政策微調措施促進下半年三大需求出現積極變化。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更加強勁,1”8月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1.9%,增幅同比加快6.2個百分點;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3.8%,增幅同比加快1.5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基本保持穩定增長,前8個月城鎮固定資產投資84920億元,同比增長27.4%,增幅同比加快0.7個百分點。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長由負轉正,設備購置投資增長31.3%,增幅超過建築安裝工程投資4.6個百分點,投資粗放化趨向開始轉變。在出口退稅率提高和匯率升值放緩等多項政策利好刺激下,7、8月份外貿順差停止負增長,7、8月份當月貿易順差同比增長3.8%和14.9%。消費、投資和出口三大需求的發展更加協調,總需求的積極變化有利於穩定經濟走勢。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