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5年7月號,總第9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兩岸關係:機遇與挑戰
  主持人:趙建民(台灣)
  評論員:高 輝(台灣)
      郭偉峰(香港)
      顏建發(台灣)
      周建閩(香港)
      張五岳(台灣)
 

  時 間:二零零五年第七次座談會(總第91次)
  地 點:中華歐亞基金會籌策軒

  趙建民:開場白

  兩岸關係非常曲折,不過看起來也有在曲折中前進的趨勢。回顧十年來的兩岸關係,與十年前也是不可同日而語。最近正好雙方各自有一些政治上的意見的表達,而且在持續的發展當中。今天很高興能夠請大家坐到一起來舉行這個討論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首先,我們請來自香港的《中國評論》的朋友,談談如何看待“反分裂法”的制訂及最近兩岸關係的變化。

  周建閩:大陸領導人形成對台新思維

  其實《中國評論》月刊今年第四期訪問余克禮的文章,已經講得很清楚,這個《反分裂國家法》的起草準備已經有一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從二零零三年的年底開始,當時也是島內大選進入火熱階段,這個法就已經開始醞釀了。

  台獨逼使大陸立法
  明確底線反而可能是好事情

  台北執政當局一系列的言語、舉動,雖然執政當局事後說是競選語言,但是大陸這邊不是這麼認為的,並不認為那僅僅是競選語言;因為有些事情事實上已經推到了底線,包括公投,甚至突破了美國對台灣的約束。

  這一切,逼使大陸開始思考,是不是要對國際社會、對台灣島內、對兩岸民眾講清楚甚麼是底線?甚麼地方到了底線? 

  我去年底在台灣開會的時候,國民黨的發言人也講過:我們一直告訴台灣人民,台獨是一個險灘,前面有礁石,大陸的反台獨就是礁石;我們一直告訴台灣掌舵的人要避開這片礁石,但是很奇怪,船一直往前開卻一直沒有碰到礁石。其實,這不是礁石沒有了,或者往後退了。礁石還在那裡,台灣這條船距離礁石已經是越來越近了。

  其實《反分裂國家法》對台灣是一件好事情,等於是立了一個燈塔在那裡,很明確、很清晰地告訴你,這個地方就是礁石,你不要再往這邊走了。台灣不向這個方向走了,不但對台灣,對兩岸都是好的事情。不然,到了船毀人亡的時候,對大家都不好。

  胡錦濤、賈慶林的講話體現融合思維

  此次我們到台北,感到各方對《反分裂國家法》的後續動作都很關注。在我看來,現在應該更關注胡錦濤主席三月四號的講話。這個講話,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講話,體現了中國第四代領導核心對於台灣問題,已經有了一個共識;也就是說,建立了一套新的思維。與過去相比,是一個比較明顯不一樣的東西。

  而賈慶林一月份關於“江八點”十周年的講話,和胡錦濤三月四號的講話,是代表了一個新的方向。我們的解讀就是,這裡面體現了一種融合性思維。他們不約而同地講到,兩岸要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享尊嚴、共議統一。這麼多“共”字,這是過去最高領導人沒有講到的。這是一個比較顯著的變化,就是融合性的思維在對台問題上體現出來了。

  側重反獨為兩岸開闢大空間

  第二個比較重要的觀點是,《反分裂國家法》基本上對兩岸關係來說是主張“維持現狀”,反對台獨。實際上,反獨就是維持現狀。但是不把促統作為主要的政治目標。也就是說,如果你不往台獨方向走的話,大家維持現狀、共同發展,這對兩岸都是很有利的事情,為兩岸開闢了很大的新的空間。

  這樣一來,我們拋開兩岸以往的吵吵鬧鬧,你祇要不是往獨的方向發展,我們就可以認為其在某種程度上是符合我的要求,與我們有某種的默契,大家來共同發展。這對兩岸關係來講,當然是有正面意義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