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 第1頁 第2頁 】  
「聚焦十一五」:中國社會發展進入歷史新階段
常興華(北京)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十一五」時期是中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的重要時期,中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將取得實質性進展。

  城鎮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將進一步完善。「十一五」時期,完善社會保障基本制度框架將成為重點。在總結東北地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試點的基礎上,政府會考慮逐步推進社會保險基金省級統籌、集中管理體制的建立,逐步對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中的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基金實行分賬管理,從而為建立全國統籌的基礎養老金制度創造條件。同時,將不斷完善醫療保險制度,並積積極考慮在建立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等方面進行探索。失業保險制度的建立則主要考慮其有效性問題,將以促進就業為導向,逐步強化其培訓與公共就業服務的功能。城鎮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問題應提上日程,進而為全面推開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做好標準。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設將取得明顯進展。包括醫療、教育、住房等多個方面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將逐步推開。

  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將進一步推進。一是積極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中共十六大報告曾提到,「在有條件的地方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十一五」時期,政府將著力促進有條件地區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目前正在試點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十一五」時期將在全國較大範圍推行;農村醫療救助制度也將惠及更多的農村人口。在改革完善農村傳統救濟方式的基礎上,將在更多的地區逐步建立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確定最低生活保障線標準、籌集最低生活保障資金及界定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上將更加規範化和合理化。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時期,失地農民和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問題將得到更多的重視。

  教育、衛生等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
  城鄉之間公共服務方面差距擴大態勢有望趨緩

  「十一五」期間,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各項社會事業發展將全面推進:

  首先,堅持穩定現行的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數量。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出生缺陷干預的力度,提高出生人口素質;有效治理出生嬰兒性別比,改善人口結構。同時,計劃生育的工作機制將有所創新,管理和服務的職能將進一步完善。通過各方努力,到「十一五」末,全國總人口規模(不含港澳台)將控制在十四億以內。

  其次,加快發展教育。「十一五」期間,各項教育事業將進入高速發展時期,教育發展步伐將明顯加快。一是大力發展農村教育。在相當長的時期,農村教育都將是各項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十一五」期間,西部地區將集中力量打好「兩基」攻堅戰,中部地區主要是抓好「兩基」的鞏固和提高,東部地區則要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普九」。到「十一五」末,在農村教育上實現在全國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目標。二是進一步發展高中階段教育,促進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的協調發展。三是積極促進高等教育穩定持續發展,較大幅度地提高毛入學率水平。四是進一步改革教育管理體制,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投入機制;以保證各項教育事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第三,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建立起較為完善的醫療衛生體系。當前公共衛生安全帶來的壓力,將使公共衛生建設成為政府工作的重點。一方面要加大公共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另一方面,則要建立健全疾病預防控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醫療救治和衛生監督體系。城市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將進一步推進,城市醫療服務體系及醫療保障改革將有實質性進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會有較大發展,隨著農村衛生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的加大,農村醫療資源配置將趨向優化。

  第四,文化事業發展不斷推進,居民精神文化需求將得到更大程度的滿足。「十一五」期間,政府將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大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同時,國家還將繼續加強對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文化產業發展步伐將進一步加快。將對文化產業與傳統產業做更加整體性的考慮,以探索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文化產業發展的道路。

  最後,建立健全適合中國國情的、符合體育發展規律的體育制和運行機制。以二○○八年北京奧運會為契機,提高大眾體育普及度,增強全社會的體育意識;進一步提升競技體育的總體實力。

  需要提到的是,「十一五」期間,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將使人力資源開發工作達到新的高度。不斷提升人力資本,將是中國化解資源約束和人口壓力、適應全球化趨勢下的國際競爭和解決就業壓力的關鍵所在。

  還應看到,積極創造條件,解決城鄉之間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方面存在的差距是「十一五」期間社會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中,農村的社會發展都被放在了突出位置。隨著各級政府對農村公共產品投入力度的加大,目前不斷擴大的鄉之間公只服務差距,在「十一五」期間其擴大態勢有望放緩。 

  進一步完善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上的職能 

  「十一五」時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升,要求政府實施有效的社會管理,積極拓展資金來源渠道,更好地發揮公共服務職能。

  面對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十一五」時期,政府將積極通過制定社會政策和法規,依法進行社會管理。將積極採取措施,管理和規範社會組織、社會事務,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公正、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將加快建立健全各種突發事件的應急機制。進一步加強各種社會管理機制的整合,提高政府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以最終形成有效的覆蓋全社會的應急管理系統。

  進一步發揮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在加大社會事業投入的同時,進一步創新政府公共服務的提供方式。針對目前存在的不同層級政府社會事業職責不清、重復配置資源問題,將逐步劃清各級政府之間的管理責權,使得其基本權限與行政管理能力相對應。要通過建立健全統一、公正、透明的法律制度和公共政策體系,創造一個良好的制度與政策環境,不斷提高政府公只服務的質量。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5年9月號,總第93期)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