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回放

【 第1頁 第2頁 】  
中美印新三角互動觀察
譚中(美國)
旅美學者
  ‧中美印三角關係爲何受到國際輿論高度重視?
  ‧這個新三角關係有甚麽特徵?
  ‧“亞洲經濟共同體”對中、印意味著甚麽?
  ‧爲何說新三角關係牽動世界和平發展?

  中美印三角關係應受重視

  今年七月印度總理曼.摩亨.辛格在美國進行國事訪問,受到美國破例高規格接待,特別是達成了美印核合作協議(其實在印度堅決拒絕以非核武器國身份在《不擴散核武條約》上簽字以及美國暫時無意接納印度為“核俱樂部”會員的情況下,這一協議形同虛設)。國際輿論對美印﹑美中關係的發展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揣測,尤以美國前國務卿尹德法爾Karl Inderfurth的評論最爲新鮮。他引了華爾街一家大銀行的預言:到本世紀中葉,世界三大經濟超強的排名是中國第一,美國第二,印度第三,而三者聯手將左右全球發展。他而且說,鑒於這一遠景,美國已經在戰略上向著中-美-印“新互動態勢”(new interactive dynamics)調整,使三國關係成為“良性循環”(virtuous circle)而不是“競爭三角” (competitive triangle)。

  去年這時候我到北京參加《北京論壇》後擠出時間去國家圖書館,看到一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的新書《大國關係與未來中國》,其中有一章專門探討“國際上重要的三角關係”,有“中-美-俄”﹑ “中-美-日”﹑ “中-美-歐”﹑ “中-俄-印”四大三角,唯獨沒有“中-美-印”。我認爲這尚未受到中國統治精英重視的中-美-印三邊交往應該提到議事日程上來了。

  從歷史發展來看,印度工業發展比中國早了一個世紀(世界上第一艘鉄殼輪船是十八世紀在加爾各答造的)。一九四九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印度工業水平屬於第二世界,中國則屬於第四世界。直到一九九零年,印度人均收入仍高于中國(現在只有中國的一半左右)。有了這樣的背景,印度處處要和中國比是一種自然的現象。從一九九零年代開始,印度甘拜下風,效法中國。兩個國家發展的道路從來就是不同的。印度重漸進,中國喜歡躍進。

  印度和美國的經濟來往也有這種特色。中國道家的先 “予”之,再“取”之,這一點印度比中國做得好。半個世紀以來印度從美國買技術﹑設備,在軟發展(如科技大學﹑醫院等)上捨得花本錢拜美國為師,現在是出成果的時候了。印度另外一個優點是上層知識精英英語水平高,在當代的“英語全球化”(Anglobalization)中佔便宜。印度幾十年來派精英到美國留學,印度精英也移民美國,美國各人種中以印裔人均收入最高,印裔對美國新經濟發展貢獻突出,美國國會特別通過?議表揚。當今中國和美國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過程中,頗帶有衝撞﹑競爭﹑取代色彩,印度和美國的經濟整合卻相對地平和﹑自願,是真正的相輔相成。比方説,越來越多的美國醫院把X光﹑驗血等化驗任務通過電子郵件到印度醫院做,省時﹑省費﹑效果好。美國志願當護士的女性越來越少,越來越依靠印度支援。印度在思想意識上和美國相投,是“天然民主盟友”,和美中之間的政治齟齬形成鮮明對照。因此從戰略上看,中美傾向于傾軋,印美傾向于同盟。這也是國際輿論容易把美印增進關係和遏制中國聯係起來的原因之一。

  中美印三角關係會如何演化

  美國外交界元老基辛格六月十三日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的反對遏制中國的文章中,特別警告印度“不應該變成美國想擺平中國的企圖的一部分”,而且說:“華盛頓與印度進行軍事合作可能使對華關係變得複雜”。不久前美國國務卿賴絲在東京說過“友好地遏制”中國的話,她在新德里訪問時公開宣揚幫助印度變成“世界強國”。這些錯綜複雜的信號使得人們無所適從,更使美國聯合印度遏制中國崛起的話題有了市場,而且得到中國﹑臺灣﹑香港等地部分評論者的共鳴。

  在“中-美-印”三角問題上,印度知識界表現出兩種不同心態:有的主張聯美反中,有的主張繼續和中國增進關係。著名戰略界元老蘇伯Subrahmanian說,這主要看中美關係如何發展,萬一中美變成敵對而印度只能在兩者中選擇其一,那就不得不倒向美國了。

  我很贊同尹德法爾從長遠的視角來看問題。他說,中印聯合共同對付美國以及美印聯合共同遏制中國的情況是不可避免的,但總的來說,中美、中印、美印三邊關係都在穩步改善。他認為中美關係無論從歷史深度或範圍廣度來看都超過美印關係。他一方面把中美關係形容為“long roller coaster relationship”(漫長的過山車關係),另一方面又認爲中美之間的相互依靠已經變成天經地義﹑無法改變。《紐約時報》編者兼專欄作家福裏德曼Thomas Friedman說得更惟妙惟肖。他在七月二十日以“Joined at the Hip”(屁股長在一起)為題的專欄文章中形容中國和美國為“Siamese twins”(連身孿生)。他說,如今中國一方面製造出價廉物美的產品供美國人消費,另一方面把手中擁有的大量美金送回美國國庫(只持有低息國庫券)因而使不愛儲蓄的美國人能用低息貸款購置房產。中國之所以這樣做是“向中國中產階級保證百分之九的經濟增長率”以維持現有政治體制的穩定。他說:“我們(美國人)的購(中國造)物狂幫助了中國工人就業,幫助中國領袖維持統治權。”他說,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韋伯爾Steven Weber把這種關係叫做“Tiananmen-Texas Bargain”(天安門-德克薩斯成交)。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近文章分析,美國以及所有發達國家正處在經濟增長乏勁﹑工資停止增升時期,中國為它們提供大量價廉物美消費品不但幫助它們抑制通貨膨脹,實際上使美國工資增值,提升美國經濟成長潛力。中國已經變成全球鋁、鋼鐵、銅及煤等物資的最大消費國,石油消費量全球第二,它大量進口石油和工業原料使全球價格上漲,使世界股票市場保持強勁勢頭,對持有股票最多的美國人也是福音。這樣看來,福裏德曼的結論雖然富有戲劇性,他對中國政治的認識也相當膚淺,但他對中美關係的洞察是有見地的。再有,福裏德曼與尹德法爾的分析使得美印聯手遏制中國的論調不攻自破。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