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魁解剖
2006年9月號,總第105期

【 第1頁 第2頁 】  
普羅迪:「梅開二度」的意大利總理
倪海寧(洛陽)
本持約撰述

普羅迪出席大選獲勝後的首次記者招待會


  四月十一日,意大利戰後第十五屆議會選舉落下帷幕,由前總理普羅迪領導的中左聯盟在時隔五年後奪回了執政權力。隨著現總理貝盧斯科尼於五月二日正式遞交辭呈,中左聯盟組閣已成定局。作為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政壇上的「元老」,東山再起的普羅迪頓成焦點人物。
  
  有口皆碑的「教授」政治家
  
  羅馬諾.普羅迪,一九三九年八月九日出生於意中部小城艾米利亞市的斯塔迪亞諾鎮,父親是工程師,母親為教師,在九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受家庭的影響,他篤信天主教,中學時即加入「天主教行動」組織。

  意大利人欣賞他冷靜的頭腦,豐富的知識和學者風度,故為他起了「教授」的綽號,而他也確是位貨真價實的教授。他於一九五七年考入米蘭天主教大學學習法律,一九六一年在該校獲法學學士學位後,先隻身赴英,入著名的倫敦經濟學院攻讀研究生學位;後又赴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工業政策。一九六三年起開始在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教政治經濟學。他在隨後的六年助理教授生涯中刻苦鑽研,先後兼任從事經濟和社會研究的朗伯德研究所的研究員和特倫托大學的經濟和工業政治學教授,一九六八年又被斯坦福大學聘為研究員。七十年代起擔任博洛尼亞大學工業組織和政策研究所教授。博洛尼亞這座歷史悠久而又遠離繁華喧囂的古城不僅充分培養了普羅迪的儒雅氣質,更使他潛心發表了眾多關於政治經濟、工業政策的報告,獲得了數量繁多的學術嘉獎,並在從事學術研究的同時積極參與了一些經濟組織的活動,為此後逐步涉足政壇打下了堅實基礎。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在傳統家庭中成長,普羅迪受到的影響可謂根深蒂固,其婚姻幾乎是絕版的經典。他和妻子弗拉維雅•弗蘭佐尼相識於孩提時代,並於大學時代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兩人從一九六九年成婚至今備極恩愛,從未有過不和的傳聞。作為一名社會工作者,弗拉維雅多年來始終保持樸素作風,並常與丈夫一起做事。家有賢妻既是普羅迪獲得良好聲望的原因之一,也是他事業不斷升騰的重要保證。

  一九七四年,他作為客座教授在哈佛大學講授了一年有關意大利經濟體制問題的課程,從而在意大利商界和政府中一舉奠定名望,回國後即被任命為穆利諾出版公司董事長兼任意大利農業國民銀行的經濟顧問,參與創辦了《工業政策與經濟》雜誌。他從一九七八年起以無黨派人士初涉政壇,先後出任意大利工、商、手工業部部長。一九八二年,他被政府任命為意大利最大的國有企業伊利集團(擁有職工五十多萬)的董事長(任期八年)。該企業當時困難重重(虧損和債務額分別高達三百六十億和三十五億里拉),但他制訂了一整套發展戰略,包括:平衡企業預算、推行生產結構改革、重新佔領市場;提拔年富力強者擔任高級管理人員,打破“企業只創造就業機會、不得解雇職工”的陳規,等等,從而奇跡般地扭虧為盈。九十年代前期,意國有企業又到了調整改革的關鍵階段,作為成績卓著的經濟學家,普羅迪於一九九三年應邀再度出任伊利集團董事長,但次年就因同時任總理的貝盧斯科尼在集團管理方式上意見不一而掛冠回鄉,指導一個權威性的經濟預測小組的工作。

  當時的意大利政壇同樣一片混亂,被稱為“爆炸裝置”;政府與司法界、總統與總理、各大執政黨之間矛盾重重,內訌不斷。一九九五年二月,普羅迪創建了意大利“橄欖枝”中左聯盟並任領導人,不久即宣佈參加下屆大選;他的對手正是剛下台不久的貝盧斯科尼。如此看來,兩人確是老冤家對頭;而普羅迪也自此走上了專一從政的道路。

  當時的普羅迪擁有多重優勢:其一,從黨派看,中左聯盟中高姿態力挺他的左翼民主黨在工會運動中勢力大張,而聯盟中其他中間黨派則可打消對左翼有恐慌心理的中間選民的顧慮;其次,他虔誠天主教徒的背景和“家庭型”男人的形象獲得了原意大利第一大黨天民黨(當時已分裂)麾下選民的青睞;第三,普羅迪的家鄉艾米利亞及活動中心博洛尼亞所在的意中部地區是傳統的“紅色”區域(即支援左翼政黨),是牢固的競選大本營;最後,雖然人們仍對其政治領導能力存有爭議,但在八十年代行賄風遍吹時,身為伊利董事長的普羅迪及其企業不僅頂住了各種壓力和誘惑,從未陷入醜聞,反而成就斐然,這是國家擺脫經濟困境所亟需的。因此,中左聯盟贏得了一九九六年四月舉行的戰後意大利第十三屆議會選舉,普羅迪隨之成為意戰後第五十五屆總理和首屆中左政府的組建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