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2005年11月號,總第95期

兩岸關係為何卡住了
本刊編輯部
  兩岸關係當前的處境,祗能用卡住了來作形容。進者難,退者亦難;上不易,下亦不易。不是被卡住了,又是甚麼?但是,仔細分析卡住的原因,卻可以知道,大陸一直在促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沒有卡的意圖。兩岸關係之所以被卡,最主要的是台灣方面的問題,試看如下:

  在政黨政治方面,無法進步到西方的選舉政治境地,又退不出統獨、省籍、藍綠等畸形的政黨鬥爭困局。台灣的選舉政治,至今無法走向成熟,朝野政黨,無法在拼經濟、拼發展的擂台上公平競爭。敵視、仇恨、撕裂成為選舉的法寶。相信從今年底縣市長選舉開始,一直到2008年,台灣又將步入漫長的選舉期,悠悠萬事,唯選為大,維贏為重,為選舉,可以不擇一切手段。泛藍不能不贏,泛綠不能不勝。經濟是否發展?民生是否進步?哪一個政黨真正關心?現在台灣輿論出現一些樂觀論調,認為可能會出現拼道德的局面,就是說,藍綠的選舉候選人都會以自己的道德品質為主訴求,贏取民意。這種最為理想的狀況,真的會在最近的選舉中來臨嗎?恐怕不可以空想。

  在經濟發展方面,無法進步到兩岸共同發展的理想狀況,又退不出繼續邊緣化的艱難困局。儘管執政當局不承認經濟邊緣化之說,但是現實狀況,尤其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令有識之士擔憂。有幾個結論現在是可以下的了:一,台灣已經不可能成為國際的亞太經濟總部中心。大量的外資總部已經從台灣撤離。二,台灣不可能成為亞太的營運中心。高雄港已從全球第三滑落至第六,甚至落後於深圳港,問題是仍然在繼續下滑。三,台灣不可能成為東南亞投資的盟主,中國加東盟自貿區的建立,將令台灣傳統上最重要的市場不復存在。

  在大陸政策方面,無法上至回歸一中、徹底改善的層次,但是又無法下到緊張對峙、硝煙彌漫的層次。民意要溝通、要和解、要發展。執政當局怕變化、怕接近、怕交流。所以,近期來,欲言又止、欲開又閉、欲迎還拒,成為台灣當局的大陸政策特徵。結果是甚麼呢?民眾不高興,民意不滿意,民心不認同。這在水果問題、大陸遊客問題、熊貓問題、台灣學生到大陸讀書問題等等來看,台灣當局的政策與民意都是滿擰的。

  在台美關係方面,無法上至爭取美國支持台獨、支持分裂的層次,但是又無法下至制衡大陸、疏解壓力的層次。經過多次與美國的踫撞,民進黨應該非常明白,要美國公開支持台獨,無疑是緣木求魚;要美國公開制約大陸反制分裂的動作,也無疑是水中撈月。都是不可以實現的。美國何其聰明!兩岸維持不戰不和的現狀最符合美國的利益,哪管你符不符合執政黨或者在野黨的利益!

  在執政黨方面,無法上至繼續維持清廉的形象,又無法退至肅貪有成的效果。民進黨正面臨空前的信任危機。不管承認與否,執政數年的民進黨正在出現弊案、醜聞,正在開始腐化,一個清水出芙蓉般的清廉的政黨,已經不見了。尤其是國民黨痛下決心,洗心革面,重新做人,開始顯出了乾乾淨淨的新形象。兩黨對比,民進黨開始丟分。危機意識開始在黨內蔓延。本來,發現危機,認識危機,是大好事情,但是無法消除危機,就不是好事了。任何選民,最痛恨的就是為政者的腐敗,國民黨吃過大虧,民進黨有本事不吃虧嗎?

  所以,我們的結論是:兩岸關係被卡住了。至少在2008年大選之前,台灣進退維艱。除非執政者採用出人意料的措施,奮力出擊,才有重大變局,才能脫卡而動。當然,這種變動,應當是順勢而動,而非逆勢而動,逆勢而動是越動卡得越緊,動不如不動。所以中國人的哲學中,對不動很有研究,宜靜不宜動,以靜制動,等等,都是古訓。

  兩岸關係目前面臨的被卡住的難題,不是好事,因為最終受困的是民眾,最終受損的是人民,受困的是兩岸和平雙贏的未來發展。 

  但是,卡住了,對兩岸而言,不是完全的壞事。卡住了,證明留下了時間與空間。如果方方面面都繼續向危險化、衝突化、麻煩化發展,卡一卡,是否更好呢?對台灣人民是否有利呢?如果兩岸關係的逆勢被卡住了,是否就意味著具有了走向順境的可能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