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觀察
2018年5月號,總第245期

中美戰略競爭:台灣的認知與對策
趙春山(台灣)
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
  作者指出,為了台灣的生存和發展,台灣任何執政者都不應以“台獨”來挑動中共的敏感神經;從過去陳水扁執政的經驗看,“台獨”只會使台灣成為腹背受敵的“麻煩製造者”。美國視台灣為其區域安全政策的籌碼,但不會為“台獨”付出任何戰爭的代價。 

  一、前言 

  根據一般國際關係理論,國與國的關係大致可以概括為“合作”(collaboration)和“衝突”(conflict)兩大類型,但兩者之間並非存在相互對立的關係。從辯證的觀點看,它們是一種“既聯合又鬥爭”的關係,也就是所謂的“鬥而不破”。中共建政以後,中美關係雖歷經了多次的“衝突”與“合作”的起起伏伏,但目前似乎又出現“鬥而不破”的狀態,就是沿著上述的辯證邏輯發展。 

  台灣四面環海,無論從地緣政治或地緣經濟的角度看,制定內外政策都難以避免受到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其中以中美關係最具關鍵作用。例如,在中美衝突對抗時期,台灣以“軍事反攻”充當美國圍堵中共勢力的棋子;在中美展開接觸合作後,台灣則改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來配合美國的政策,成為推動中國大陸“和平演變”的“前沿基地”。至於對內政策方面,台灣選擇走議會民主和市場經濟的道路,也是受到美國價值觀和制度的影響。 

  中美關係不是一帆風順,影響所及,台灣的處境也就顯得顛顛簸簸。對台灣而言,最重要的課題是如何區隔中美關係的實質和表象,找到立身其中的最佳位置。……
(全文請參閲中國評論新聞網: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