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思考
2019年11月號,總第263期

正視台港歷史教育的嚴重偏失
陳建仲(台灣)
台灣大陸地區高校學生協會理事長
  李登輝執政時期,在1990年以因應解嚴後的社會發展為由,提出一綱多本的教育政策,各級學校不再受限於國立編譯館統一編修的課本;自此,台灣中學生走上歷史課綱改編的長路,造成解嚴後出生的台灣青年,逐步走上和父祖輩不同的史觀乃至改變國家認同的意識形態輸送道路。終於在2014年3月,爆發反兩岸服貿協議的太陽花抗爭運動,在本土論述拿香跟拜的國民黨,終於在2016年的總統和立委選舉雙雙慘敗,民進黨在經歷陳水扁執政時期嚴重貪瀆的重創後,竟能迅速重返執政,蔡英文更誇口台獨是台灣青年的天然成分。

  而香港自1997年回歸祖國以來,竟也和台灣一樣,走向民族乃至國家認同的兩極化對立,香港市民從去殖民化後的擁抱民族、響應愛國思想,逐步走上爭普選、反陸客,反愛國教育之路;從2014年9月爆發爭特首普選的占中抗爭,演變成2019年的反逃犯條例漫延數月的街頭抗爭;從占領中環爭普選、升級成街頭無差別暴力要求反一國兩制、香港完全自治乃至光復香港、香港獨立。香港幾乎完全複制了台灣在文化和教育上,強調中國和本土二分法,乃至以本土替換中國的正統史觀的異化。

  清朝學者龔自珍曾說:“欲要亡其國,必先亡其史,欲滅其族,必先滅其文化。”從台灣積極修改中學生歷史課綱、香港反對派也發動港史的新解讀,以校園對抗特區政府和北京當局的抗爭,足見歷史課綱的修改,在台港的反中抗爭中,占有最關鍵的地位。 ……
(全文請參閲中國評論新聞網: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