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調研
2019年11月號,總第263期

“一帶一路”與馬來西亞——東亞國家與地區看“一帶一路”系列之三
薛力(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博士
  1、在你看來,中國政府在2013年推出“一帶一路”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饒兆斌:我覺得有多重原因,有國際和國內因素。從國際來看,中國面臨地緣政治或地緣政治經濟壓力,需要開拓一些新的戰略地點。“一帶一路”是要向西,經過中亞,這是必然的方向,因為東邊是以美日為主。而且中國也是一個中亞大國,我們往往認為中國是東亞大國,但在歷史上它也是中亞大國,一直以來與中亞有很密切的關係,現在衹是去重新發掘這層關係,而不是將自己定位為東亞大國。從國內來看,政治經濟轉型和西部大開發長期以來有所缺乏,沿海地區能夠發達是因為和國際市場聯繫在一起,中國內部一直沒有辦法(聯繫)。西部大開發搞了很多年,但沒有外部環境能讓其融入市場。“一帶一路”就是搞好國外的基建、擴大市場,讓中國西部省份可以更好地發展。如果考慮到命運共同體的說法是真實的話,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的經驗方面有很多發言權。中國現在產能過剩,在這些基礎設施缺乏的國家搞基礎設施建設正好可以互補,也正好可以解決這些國家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的狀況。這些國家在基礎設施建好以後,對促進貿易和建設市場具有一定幫助。從各方面來講,從接受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來講都是互利共贏的。綜合這幾個方面來說,即使沒有“一帶一路”這個名字,這種步伐和趨勢還是很明顯的。有點類似美國當年的馬歇爾計畫,當然中國一直強調不一樣,我也認為的確有不一樣的地方,但你不能說“一帶一路”完全沒有受到馬歇爾計畫的啟發,啟發就是重整歐洲使美國具有市場,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確實需要“一帶一路”的內容。

  薛:概括起來就是國內需要、國外需要、經濟需要和戰略需要。

  從國際政治來解釋,可以從發展來解釋,也可以從中國國內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來解釋。這些需求的合流促進了倡議的提出。

  薛:所以肯定不僅僅是經濟原因,中國政府說的是經濟和文化原因,你認為肯定是不夠的對吧?

  那肯定的。……
(全文請參閲中國評論新聞網: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