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視野
2022年6月號,總第294期

“俄烏之戰”對台海局勢的影響
李理(北京)
歷史學博士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台灣史研究室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聘任教授
  【摘要】美國挑起俄烏戰爭的目的是肢解俄羅斯,再以“北約”東擴“印太”圍堵中俄,并利用台灣達到最大化的遏制中國。俄烏戰爭爆發以後,台灣人對美國不出兵的反應“群起嘩然”。多次民調都顯示有過半民衆不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甚至開始出現“和統無望論”的聲音。俄烏戰爭使台灣局勢出現了新變化,是利用這個“機會之窗”,還是繼續采取“隱忍”之策,需要我們審時度勢,從復興“中國夢”的大局出發。

  烏克蘭戰爭爆發以後,台灣人對美國不出兵的反應“群起嘩然”。多次民調都顯示有過半民衆不相信美國會派兵協防台灣,甚至開始出現“和統無望論”的聲音。這明顯是台海軍事危機的心理反映,顯示出台灣民衆因兩岸可能開戰而產生的焦慮及惶恐感。台“立法院”專案報告也提出,解放軍在地面部隊打擊火力、水面艦制海戰力以及空中制電磁能力方面均優於台軍,其戰機制空作戰戰力也稍占優勢,大陸潛艦戰力更是大幅超越台軍。台“國防部門”更發報告提出,大陸對台可能出現認知作戰、灰色地帶威脅、聯合軍事威懾、聯合封鎖、奪占外離島、斬首作戰、聯合火力打擊、全面進攻等八種軍事行動。為安撫台灣,美國派出多路人馬訪問台北,給民進黨打氣,向台灣民衆表明美台關係“堅若磐石”。台灣當局更緊急采取恢復徵兵制、延長兵役時間、進行“新教召”、公布“全民國防手册” 、提高台灣“飛彈”量產等一系列措施安撫民心,繼續抱緊美國大腿,并以“同島一命”為優勢對抗大陸。俄烏戰爭使台灣局勢出現了新變化,是利用這個“機會之窗”,還是繼續采取“隱忍”之策,需要我們審時度勢,從復興“中國夢”的大局出發。……
(全文請參閲中國評論新聞網: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