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囊闊論
2022年8月號,總第296期

“九二共識”的名實之辯、同異之爭與體用之道
王鶴亭(河南)
河南師範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河南省統一戰線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
  【摘要】“九二共識”是海峽兩岸在謀求國家統一的過程中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兩岸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上的表述方式的不同,以及一個中國涵義上的分歧及其擱置或模糊,均不影響兩岸所達成的實體性共識,不會改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和事實。“九二共識”提供了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基礎性架構,構築了拓展兩岸關係空間、解決兩岸政治分歧的發展性平臺。認同“九二共識”,台灣在兩岸和平發展和統一協商過程中也會獲得穩固的主體地位、議價能力與涉外活動空間。放棄“九二共識”,和平發展和完全統一進程將走向單邊模式。

  今年是“九二共識”達成三十周年。30年來,中國大陸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積極推動兩岸關係向前發展。“九二共識”是兩岸交流交往的政治基礎,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也是維持台海地區格局穩定的隱性架構,是穩固台灣協商主體地位、拓展未來談判空間的守護神。然而,一方面,在台灣島內,藍、綠陣營圍繞“九二共識”先後有四次激烈交鋒。第四次交鋒始於2016年5月蔡英文上臺,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國民黨在2020年“二合一”選舉失敗後,圍繞“九二共識”的存廢問題展開了激烈的內部鬥爭,宣佈“有前提地”保留“九二共識”,直接導致了國民黨大陸政策立場的倒退,給國民黨帶來“泡沫化”“邊緣化”危機。時至2022年6月,國民黨主席朱立倫更是聲稱“九二共識”是“沒有共識的共識”。台灣方面在堅持“九二共識”立場上的退步給兩岸關係發展增添了變數和困難。另一方面,“九二共識”誕生至今,已從概述一段文字或歷史的“話語簡稱”,逐漸演變為具有特殊政治意涵的“話語符號”,不同的政治主體對此有不同的理解,都試圖建構符合自身需要的集體記憶,“污名化”已不足以概括“九二共識”的話語境遇。因此,正確認識“九二共識”,堅持“九二共識”,意義重大而深遠。……
(全文請參閲中國評論新聞網: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