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研究
2023年5月號,總第305期

“美國在台協會”與美國對台“公共外交”
沈惠平(廈門)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副教授/博士
俞婧婷(廈門)
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碩士研究生
  【摘要】中美建交後,“美國在台協會”一直是負責美國對台“公共外交”的執行機構,其實施對台“公共外交”的主要機制與路徑如下:一是拓展“富布賴特計劃”等交流計劃,二是透過深化美台文化教育交流活動輸出美國文化,三是針對台灣青年學生實施“美國教室”等項目,四是聯合台灣當地力量建立“美國資料中心”網絡,五是在網絡空間中積極贏取台灣網民的關注。美國政府透過“美國在台協會”實施對台“公共外交”主要出於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向台灣民衆灌輸美式價值觀,二是把台灣當作對付中國大陸的“棋子”,三是服務於美國的戰略利益。簡言之,中美建交後,“美國在台協會”開始承擔美國對台“公共外交”的職能,向台灣社會和基層民衆宣傳美國文化和灌輸美式價值觀,進行意識形態滲透。這已經致使台灣當局及社會產生“美國情結”,并對兩岸關係產生負面影響。

  美國一直在台海關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美建交以前,美國政府曾與台灣當局保持著“外交關係”,給予台灣當局大量援助。中美建交以後,美國政府與台灣當局“斷交”,結束了雙方“官方交流”的歷史,但美台關係卻并沒有因此而中斷。1979年中美建交不久,美國國會衆參兩院就分別通過了“與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TRA)并由卡特總統簽署生效。隨後,美國國務院設立民間非營利性組織“美國在台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in Taiwan,AIT),負責美台之間的“非官方關係”。冷戰結束以後,世界局勢出現緩和,公共外交在美國外交戰略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台灣因被當作“具有接受美國公共外交的良好環境”,美國政府主要透過“美國在台協會”不斷深化對台“公共外交”,以此增強美國在台灣地區的影響力。……
(全文請參閲中國評論新聞網:閲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