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6年1月號,總第9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未來三年美國對華政策與中美關係

  傅夢孜:中美合作是主軸
      美國對中國的牽制並未放鬆

  小布什內政外交乏善可陳

  首先,從去年到今年,我覺得延續性還是得以保持,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儘管美國國內的政治也非常複雜,對一些問題的爭論也非常激烈。

  判斷小布希政府對華政策的走向,可能有一些基本的因素需要界定一下。第一是小布希第二屆政府所處的內政外交的基本形勢。從內政看,其日子不是很好過。他原來是準備挑戰共和黨半個多世紀以來在內政上的一些做法和政策,搞內政革命,現在看來沒有得到國內的認同。反而卡特琳娜颶風等天災,暴露了美國的一些弱點。所以美國有民調指小布希的支持率降到了最低點,說他像一個受傷的鴨子,還不僅僅是跛鴨。就是說,布希目前在國內的執政和政治地位,不是很鞏固。這樣的狀況,對他推進一些政策,並不有利。

  另外,美國在外交方面背著大包袱,也沒有特殊的值得總結的東西,朝核問題也沒有任何著落。

  往往第二任總統期間,都想在幹完之後留下點政治遺產。可是小布什內政幹得不好,外交上也沒有甚麼成績,怎麼辦呢?對華可能還是一個方面,即期望處理好一個相對穩定的美中關係。

  美中這種建設性的合作關係,由於中國表現看來,確實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也發揮了一些作用,可以減輕美國的一些負擔。比如朝核問題,就是這樣。

  第二任對外政策已有所調整

  其次,小布什第二任,還是有些設計的。

  與第一任相比的話,強硬的、黷武傾向的、單邊傾向的、先發制人的東西,做了一些調整。進攻性的一面收縮。

  就是說,在有些問題上顯示出靈活的、務實的,或者側重於一些大國之間或者多邊合作的傾向。

  反恐在小布什第一任裏面,是最大的問題。而第二任至今,又恢復了一些傳統的做法。比如說民主擴展,此次小布希來北京也是講民主,到日本也是說中國需要民主化,需要更多的自由。

  第二是回歸到經濟上來,小布什政府確實面臨很大的經濟問題。國內問題、雙邊的貿易摩擦問題,而且零六年的貿易問題還會複雜化,因為有美國的中期選舉。

  合作是主軸牽制未放鬆

  再者,還有政策選擇的局限問題,不是布希想做甚麼就能做甚麼。美國雖然是一超,超級大國,不可或缺的國家,但是有些事情依舊不是美國單方面行動就可以取得成效的。

  甚麼意思呢?就是說美國對中國有一些疑慮,有它不確信的東西,但是它也不會簡單地對中國採取戰略遏制的政策,不可能確立以遏制為主軸的對華政策。首先它缺乏一種能夠動員美國國內的資源的理由來實行遏制政策,不像冷戰時期可以動員國內資源。而且美國社會本身也發生了嚴重的極化現象,也不是想搞遏制,就能夠搞遏制的。

  另外,遏制中國也無法實現。現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個已經在美國國內達成了共識,怎麼遏制?還有週邊國家,它不可能在中美之間造成一種非此即彼的選擇,要麼站到你這一邊,要麼站到他那一邊,很難。所以遏制政策有其本身的局限。

  我同意美在加強近、中期合作的合作同時,同樣加強防範的觀點。九月二十一號佐立克那個講話,認為中國已經是國際社會的準成員,不是一直處於外面的國家。問題在於,美國人對中國成為國際體系的核心成員後,中國是一個搗亂的因素,還是一個建設性的因素並不清楚。因為這種不確定,所以美國搞一種兩面下注、對衝的牽制。

  總体來看,合作的一手還是加大了,同時牽制的因素並沒有放鬆。總體來說是兩手都在加強,但是主軸還希望擴大兩國的合作。

  關注美國售台武器的提升

  台灣問題既取決於島內的政治發展,也取決於大國的控制,特別是中美之間的共同利益,更取決於兩岸互動的大勢。

  我還是相信功能主義的相關說法,即各種要素的相互作用,無疑會加快兩岸的整合進程,至少在經濟層面如此。有人說一戰、二戰時經貿關係密切的國家也發生了戰爭,但現在這個時代畢竟跟那個時代不一樣了,有變化。要素的流動與整合,最後會促進相互的認同,至少是雙方都不想看到不願意看到的事發生,當然台獨勢力要冒險的話那是另外一回事。

  中美在台灣問題上是有共識的,胡布會對這個也講了。但是我們還是要關注美台加強實質性軍事關係,比如美國售台武器的質量和數量的突破。當然,這也受制於美國國內的政治發展,比如行業協會特別是軍工團體。

  大體上說,中美關係在合作方面還是主流的,但是具體領域的矛盾也會突出。對未來三年的中美關係,我是審慎樂觀的。

  袁征:中美經貿問題可能因中期選舉而更為突出

  未來三年,小布希政府將會是內外交困。布希政府推進單邊主義的外交政策,特別是發動伊拉克戰爭,使得美國的國際形象嚴重受損。時至今日,伊拉克重建困難重重,美軍一時間難以抽身。而對外政策領域的困境,反過來又加大了國內的壓力。

  即使在共和黨內部,分歧也開始顯現到表面。頗有影響力的共和黨議員如麥凱恩等在一些問題上公開指責白宮,以至於副總統切尼趕快把麥肯恩等人請到白宮,曉以利害。事實上,現在共和黨十分耽心明年的中期選舉出問題。

  不過從目前的差距來看,民主黨在國會參眾議院翻盤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但是至少目前共和黨感到壓力很大,不知道屆時會出現甚麼樣的結果。

  大家一個比較一致的觀點,就是未來三年,中美關係至少是比較穩定的。

  不過,我認為經貿問題會突出顯現,原因是在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布希政府要拿一點東西給國內有所交待。布希政府希望對華關係保持穩定,所以在台灣問題、戰略合作領域都會謹慎處置;但是經貿問題上將會對華施加壓力,迫使中國做出一些讓步,這樣就可以對國內選民有所交代。只有這樣,小布希才能緩解一下目前這種內外交困的狀態。

  姚雲竹:美國防範不確定性希望中國的發展對美國有利

  接觸加遏制、兩邊下注、對衝保險等等,意思都是一個,就是既想與你合作,又擔心你未來的發展方向對它不利,對你要有所提防。用合作影響你的發展,用防範左右你的方向,確保你的發展速度和發展方向都對它有利。不管對華政策如何調整,基本思路不會偏得太離譜。

  未來三年中美關係應該表現出較多的連續性,中美關係的基調和主調還是合作。經貿摩擦會不斷出現,主要在三個方面:一個是貿易順差的問題;二是人民幣升值問題;三是知識產權的保護問題。這三個方面的問題會不時出現,有時還會尖銳化,特別是當美國政府受到國內政治的壓力,如中期選舉和總統選舉時會有尖銳化的可能。但是經貿問題是能夠通過協商、合作,通過互相讓步得到解決的。就是說,經貿問題會反復出現,但是對中美關係不能產生多嚴重的影響,與台灣問題相比,還是比較好控制。

  就台灣問題而言,剛才幾位都表示對二零零八年之前比較樂觀,覺得會穩定。但是我對零八年之前會不會穩定不太有把握。如果島上政治發展使民進黨認定二零零八年國民黨會上臺,那麼會不會在下臺之前大賭一把?

  美國的對大陸和對台政策中有一個自相矛盾的地方,就是“不獨不武”。如果我們假設台灣先“獨”了,大陸後“武”了,美國怎麼辦?美國從來就沒有把這一點講清楚。實際上美國表達的是一個很不合乎邏輯意思——大陸不武,台灣不獨;但是一旦台灣獨了,你大陸還不能武。美國就是這樣的政策。

  因此,在二零零八年之前如果台灣不能穩定,問題將會是嚴重的。而中美關係如果發生質變,祇有台灣問題會引起這種變化,別的問題還達不到這個程度。

  王寶付:不能排除陳水扁做挑起危機的事情

  真正的危險在哪裡呢?民進黨二零零八年選情不好,會下台,陳水扁就可能做一件你大陸不能接受的事情。

  儘管這件事情美國也可能反對,也可能做不成,但是不能因為美國反對、不承認,中國大陸就不反應。必須做反應,這不是給美國看的,而是對台獨做反應,不是針對美國的態度做反應。

  而祇要大陸作出反應,美國一些右翼勢力就可能將矛頭指向中國大陸,陳水扁就可以乘機擺脫困境。問題的關鍵就在這裡,危險也可能出在這個地方。

  郭震遠:陳水扁有鋌而走險的危險

  從陳水扁這個人的政治心態來看,這種可能是存在的。因此我認為,在二零零八年以前,完全存在陳水扁鋌而走險的危險。這種危險性,本身也是美台矛盾的一個表現。

  就是說他這樣做,絕對不符合美國的利益;但是陳水扁出於他的需要,他完全可能做。這就是未來三年中美關係最大的不確定性。

  郭震遠:座談會結語

  今天下午的討論非常熱烈,當然,中美關係本來就是一個熱鬧問題。討論得很熱烈,但還是有一些基本的共識。

  由於中國這些年特別是最近這十幾年的迅速發展,中國綜合實力增強,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加大,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中國和中美關係。對這一點,無論是站在哪一面的美國人,不管他是甚麼派,要保持和發展與中國合作的,以及強調要加強對中國的防範遏制的,都是對中國和中美關係更加重視,祇不過是從兩個不同的側面來考慮問題。對此,今天大家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

  未來三年,第二屆小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一方面有明顯的延續性,主要表現在其對華政策的雙重性——接觸加遏制,對這一點,大家的看法也是一致的。同時大家還認識到一點,目前已經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調整。

  我現在正在考慮一個論文題目,是“趨於成熟的中美關係”。我們判斷中美關係可以有不同的判斷方法,而我們習慣的,是講中美關係是否緊張,是良好還是惡化。這是一種判斷標準,但是還可以有另外的判斷標準。我就用成熟與否來判斷。雖然目前中美關係還遠談不到成熟,但是正在趨於成熟。

  趨於成熟不等於說不存在矛盾,也不等於說不會有高潮低潮,但是我想,總體上來講,是朝向有更多的暸解、朝向逐漸地建立一些重要的機制發展。我認為,這在未來三年,是很值得大家關注和研究的一個問題。

  第三點,大家討論到台灣問題。未來三年,中美關係如果要出大的問題,仍然是台灣問題引起的。經貿問題、人權問題等等,會始終存在,會引起麻煩,但是不會造成大的問題。

  第四,作為第二屆小布希政府本身來說,我是這麼認為,大家看來也基本有類似的看法,他受制於很多因素,特別是美國國內局勢的變化。當然,比方說伊拉克戰爭對他的牽制,他是不可能解脫的。在這種情況下,總體上來說,其對華政策,作為布希政府來講,我認為還是力求保持穩定。不要出大麻煩。但是在經貿、人權等具體問題上面,出一些小麻煩的可能,還會增加。就是大麻煩他會注意避免,但是小麻煩的出現,有可能增加。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