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汪道涵
2006年2月號,總第98期

【 第1頁 第2頁 】  
汪老走了 哲人萎矣
郭震遠(北京)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十二月二十四日,星期六。中午朋友來電話告訴我,汪老已在早上走了。放下電話,悲痛和惆悵一起襲上心來。其實,幾個月來,尤其是最近一個月來,就不斷有消息說汪老的情況很不好。但得知汪老真的走了,心情仍然十分沉重。 

  我是1988年夏天認識汪老的。1989年夏天以後,特殊的際遇使汪老受到很高的尊崇。但在我心目中,汪老一直是一位寬厚的長者、睿智的智者。這是我第一次見到汪老就留下的,並且在以後的接觸中不斷加深的深刻印象。 

  關注中國改革  縱論世界大勢 

  1988年夏天,我的老領導宦老(宦鄉)在上海的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醫院(長海醫院)做肝部手術,我陪同照料。當時,汪老已從上海市領導崗位退下,經常到醫院和住處(興國賓館)看望宦老,我因此得以認識。由於瑣事繁忙,而且須往返京滬之間,所以我與汪老的接觸並不很多,但不多幾次的接觸卻給我留下終身難忘的印象。 

  我早就知道宦、汪二老是很親密的朋友,但親見汪老的風采,則是從這時開始。每次汪老來訪,二老總是略做寒暄即開始熱烈的議論。當然沒有固定的議題,但議論的都是國家大事、世界大勢。二老議論風生,時而撫掌大笑,時而互有爭辯,但最多的卻是共同的切磋、分析。我陪坐一旁,親耳聆聽兩位長者、智者關於中國和世界的最高水準的宏論,如沐春風、如飲甘露,有時還情不自禁不揣冒昧也發上幾句議論,二老從不以為邇。至今認為,那是我今生最大的幸運之一,最難得的機遇之一。 

  宦、汪二老最關注的問題是中國的改革開發。到1988年,中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已近十年,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時,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開始浮現,就在前一、二年已發生若干重大事件。所以,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景如何、怎樣才能堅持和更深入地推進改革開放,引起了許多人關注和思考,也是二老每次議論的主題。二老的經歷不同,因而觀察問題的角度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不盡相同。但基本的結論卻完全一致。二老都堅定認為,中國不改革開放不行,尤其是不改革決無前途,必須堅定不移地改革開放;二老同時還認為,中國的改革開放確實到了一個重要時刻,既要堅持,更要認真解決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已經暴露和可能暴露的諸多問題,只有在深化改革開放中才能堅持改革開放。 

  由於1949年以來,汪老一直在經濟部門和省、市擔任領導工作,對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有更深、更實際的認識,因此在議論中經常有鞭辟入里的精彩看法。有不少我至今還有深刻印象,如改革開放一定要讓老百姓都得到明顯的實惠、一定要處理好發展中的公平問題、要嚴肅處理腐敗問題,以及須充分重視上海的發展及其作用,等等。顯然,汪老不僅是個智者,也是個實幹家。對此,宦老也頗為欣賞。 

  宦、汪二老議論的另一個主題是世界大勢。當時,很多跡象都顯示,世界正在醞釀劇變。毫無疑問,世界的劇變必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影響。所以,世界是否不會發生劇變、如何劇變,劇變後將出現什麼樣的世界,以及世界劇變將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等,受到二老的高度關注,有許多透徹分析和精闢看法。1987年7月,宦老就曾在一次報告中對世界正在醞釀的劇變發表了系統、深刻的看法,提出了著名的“四句話”,即“一個世界、兩種制度、政經多極、競爭共處。”“四句話”一經提出,即有人非議,實際上到1989年下半年更被有的人斥為“趨同論”的“代表作”,準備對之批判。二老幾次討論這四句話,宦老對之堅持自不待言,汪老也大表肯定。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汪老幾次表示,他最欣賞的是一頭一尾的兩句,即“一個世界”和“競爭共處”,認為這是宦老最精彩的觀點,應該進一步深入闡述並大加宣傳。宦老深以為然,但卻未能實現,留下了深深的遺憾。 

  當時和以後我都曾經思考,宦、汪二老可算是同時代的人(宦老年長汪老六歲),同是上海交大畢業,但個人經歷很不相同,宦老是“書生從政”,基本定位是學者而不是“為官”;汪老則是一生為官,而且是高官,二人能如此投緣,表明有一些重要的相同之處。我感到,宦、汪二老不僅都博古通今、學貫東西,而且更重要的是,都有開闊的眼界和思路,特別是都對振興中國有終身不渝的強烈責任感。 

  情系海峽兩岸 期盼和平統一 

  1993年4月中旬,我在上海參加一項活動。當時正是第一次“汪辜會晤”前夕,這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一天,上海的朋友找我,說汪老聽說我在上海,想約我聊聊,我當然很高興。我從1988年夏天開始研究臺灣問題,這是宦老的囑咐。當時,宦、汪二老見面時,也經常談及臺灣問題。有一次,宦老告訴汪老,他已經決定擔任“全國臺灣研究會”的會長(首任)。宦老說:“以我現在的狀況(指肝部手術後),我已決定什麼職務都不擔任,但這個會長我還是接受了。”汪老對宦老的決定,非常贊成。現在,汪老擔任了海協會會長,直接擔負起推動海峽兩岸交往、交流的重任,我當然很想直接瞭解他對海峽兩岸關係、臺灣問題的看法,特別是對即將舉行的第一次“汪辜會晤”的想法。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