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6年2月號,總第98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三合一選後的台灣政局與兩岸關系

  李先仁:選舉結果會影響兩岸交流




  各方面對三合一選舉的解讀不儘相同,不過我覺得國際方面看三合一選舉的態度非常重要。雖然有人認為這是一場地方選舉,有人把它看成是一次不信任投票,但大部分的國際媒體基本上是把它看成是一次信任投票。這跟民進黨操作選舉的過程有很大的關係。民進黨一直希望把它定位為一次地方選舉,但陳水扁的輔選方式,比如他說如果民進黨選輸兩岸關係會緊縮這些話,基本上就把這場選舉提升到一個比較高的層次。

  國民黨在縣市長選舉中有很大收獲,會影響到未來兩岸的交流。而影響的方式,就跟過去民進黨在野時地方包圍中央的策略一樣,未來國民黨在兩岸交流上面也可能會運用這種方式,包括縣市首長、鄉鎮市長、一些縣市議員,也會採取這種地方包圍中央的方式,強迫要求民進黨政府在兩岸交流上進一步開放。這也是民進黨政府未來要好好處理的。

  不過,如果泛藍陣營採取這種冒進政策,會不會引起人民的反感,是國親要非常謹慎處理的。雖然現在看起來形勢大好,整個國親陣營對於選舉結果非常滿意,但我在選前我就說,現在民進黨面臨許多弊案問題,國民黨裡面也存在很多這類問題,如果國民黨一直不願意很正面地去面對這些問題,未來會有危機。基本上大家對於馬英九主席的操守沒有太大的爭議,但他擔任國民黨主席之後,很多這樣的弊案都要概括承受,這會影響到未來整個國民黨的形象。

  過去民進黨一直在兩岸問題採取非常強硬的態度,但是針對三合一選舉結果,我認為陳水扁總統跟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方面應該尊重在野黨的意見;雖然陳水扁在元旦文告中說要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但我覺得不會對兩岸關係有太大的影響。其實台灣能開放的,除了兩岸直航,基本上都開放了。

  如何處理兩岸問題
  是馬英九未來的最大挑戰

  未來陳水扁跟民進黨可能要很注意的一點是,共產黨跟國民黨、親民黨、新黨交流的速度會加快。馬英九今年底卸任台北市長以後,是一個陽春主席,他用甚麼方式參與總統大選呢?我覺得考驗他智慧的地方,勢必在兩岸議題方面。

  我們看到馬英九主席對兩岸問題基本上不太表態,但未來兩岸問題對馬主席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關鍵;他要怎麼樣來選總統,兩岸問題絕對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他除了堅持反共立場以外,對於統一的態度,要有比較明確的表態,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未來兩大黨這樣的總統大選,他勢必要在這個問題上面非常謹慎。兩岸問題,是馬英九一個非常大的罩門。

  談到二OO八年的選舉,當然就會關係到現在。我覺得,泛藍一直有一個看法,認為台灣經濟不好,人民生活不好,會對未來的選舉產生影響。我不那麼悲觀,因為台灣的經濟沒有看壞的情況發生,台灣現在的經濟狀況比陳水扁剛當選時好多了,泛藍以操作經濟議題來影響大選,可能不切實際。至於弊案,兩大陣營都有弊案,我認為也不是太大的問題。

  處理兩岸關係要更有智慧

  因此,未來兩年處理兩岸問題,要更有智慧。我的看法是,陳水扁在剩下最後的兩年時間裡,憲法跟兩岸問題是他可能夠留名青史的領域。從目前看來,制訂新憲法的困難度相當高,但在兩岸議題上還是大有可為的。

  化解敵意的三條件:安全、尊嚴與對等

  我認為,未來兩岸關係的發展,可以依循三個階段來推進。第一個階段是化解敵意,第二個階段是全面交流,第三個階段通過政治談判建立兩岸政治合作機制。在化解敵意當中,我們一直的要求就是安全、尊嚴跟對等。其實這三個條件,我覺得泛藍泛綠都會接受。

  安全方面,台灣人民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兩岸發生戰爭。因此,無論泛藍還是泛綠,都應該把這個當作最高的准則;泛藍在跟中國共產黨交往的時候,應該特別強調這一點,才能夠得到人民的信任。

  尊嚴方面,台灣人民是需要尊嚴的,這牽涉到外交休兵問題。我們在跟大陸智庫的交往的時候也說,大陸應該適度讓台灣有一些邦交國,不要因為這樣的邦交國的爭奪耗費雙方的資源。比如說台灣要有相當,比如三十個國家的邦交國數字,我們也不用逾越太多;大陸應該容忍這樣一個數字,讓台灣人民覺得有尊嚴。

  對等方面,就是大陸跟台灣對等,這是非常重要的看法。從目前來看,大陸叫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叫中華民國,當然對一些泛綠基本教義派的選民或支持者來說,中華民國是不可以接受的。但陳水扁也說過四不一沒有,其實這是一個善意。大陸如果認識到的話,這才是兩岸統合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大家如果想想看,二OO八年的總統大選的時候,中華民國跟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決,即使中華民國派勝,那個時候的比例也是五比五,不會差太多,會造成台灣更嚴重的分裂。未來國民黨如果真的拿到二OO八年的政權,我可以預測,民進黨大多數的政治人物,一定會靠到台聯這邊來,訴求一定會往急獨的方向走,會造成台灣內部更大的沖突。大陸如果想在藍綠對抗和分裂中拿到甚麼好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未來大陸要處理是整個台灣、整個中華民國問題,而不是其中的一個小部分或所謂的台獨的分子。

  所以,目前來講的話,第一個步驟,在化解敵意當中,安全、尊嚴、對等這三部分,我認為基本上多數藍綠方面的人士都是可以接受的。現在的問題是,在敵意還沒有化解的情況下就談交流,會產生很大的沖突。泛藍方面認為大陸的敵意沒有那麼高,強調要擴大交流,而泛綠方面認為大陸的敵意相當高,認為交流要適度。陳水扁元旦文告中之所以提積極管理、有效開放,也是因為兩岸的敵意還沒有化解。

  泛綠認為,如果兩岸敵意的化解沒有共識而繼續交流下去,一定會造成兩岸更大的沖突,也會造成藍綠方面更大的沖突。所以我認為,一定要先把敵意化解之後,我們才能進行全面的交流。全面交流之後,接下來就可以進行政治統合的談判。

  在政治統合談判裡,我覺得兩岸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例子,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地區跟我們是一樣的。所以我們也不要拘泥於說要采用甚麼歐盟的方式、邦聯的方式,或者其他政治模式。如果以僵化的現成的模式去套用的話,我覺得可能會對我們未來兩岸的政治統合模式,形成一些阻礙。所以我認為,未來兩岸人民、兩岸的領導者應該更有智慧去發展出一套兩岸人民都可以接受的統合模式。

  侯漢君: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
      泛藍未必比泛綠有很大優勢

  我就兩岸關係問題作一些補充。我們從地緣政治或從歷史上來看,任何一個強權,像中國這種強權,在強大的時候,周邊的國家是擋不住的,沒有不被吸引去的,從來沒有,抵抗的效果是非常低的。那麼台灣,從務實的角度說,面對大陸的強大吸力,怎麼樣取得對自己最有利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在兩岸關係上,泛綠不見得一定比泛藍吃虧多少,因為馬英九主席一些看法(如談民主、支持法輪功、支持學運),可能是一個很大的包袱。因此,泛藍在兩岸關係的處理上,不見得比民進黨或泛綠有多大的優勢。如果三通是在泛綠的手上完成,對泛藍來說,利基就少了相當大的一部分。

  這個三通,剛才李主任也說,台灣該開放的都開放了,祇有少部分沒開放,問題是這關鍵的少數象征意義很大,民進黨敢不敢跨出這一步,我覺得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如果民進黨真的要在兩岸政策裡面跟泛藍競爭,就一定要有所突破。如果能夠有所突破,泛藍的利基就會減一大半,並可能使所謂的中間選民,或者中間偏綠的選民,立刻回來。

  兩岸議題一定是二OO八年台灣藍綠陣營最大的一個拔河戰,誰能在這裡得到民眾最多的肯定,二OO八年勝選的可能性就會增加。現在大概有一百五十萬台灣人移居大陸常住,或者經常往來於兩岸之間。這個數字祇會增加,不會減少。台灣有甚麼有效的政策可以不讓台灣人去大陸嗎?如果沒有,我們就要好好想想,正如外國人講的,如果你不能抗拒它,你就參與它。從這裡來看兩岸關係,我認為祇有這樣子,才對台灣的長遠發展有利。

  張五岳:陳水扁元旦文告的兩種思考

  陳水扁在元旦文告中,把政治定位講得這麼清楚,我覺得他有兩種思考:一種思考是,把政治定位講得這麼清楚,把台灣的主體意識這麼強化,在這種情況之下,如果北京方面願意跟台北進行經貿社會的交流,我相信陳水扁會不持異議,不會反對的。因為相較於泛藍,他並不遜色,他不接受一中,不承認九二共識,照樣可以發展兩岸關係。但陳水扁可能還有另外一個想法,即萬一北京方面因為他把政治定位講得這麼清楚,不跟民進黨政府進行任何互動,可能使得他全力去搞憲改及強化台灣主體意識更具理由,並將強化台灣主體意識作為O七年的立委選舉及O八年的總統大選的主軸。

  二OO五年是兩岸關係重要的轉折年:人事上,辜汪的相繼辭世,讓辜汪會談成為一個制度上的絕唱;政策上,反分裂法的通過,表明北京的對台政策有一些新思維;交流上,春節包機,雙向對飛,不中繼,已經開啟兩岸關係另外一個氛圍。兩岸的協商模式也改變了,澳門春節包機協商模式已經發展出官方授權、民間出面、官員主談,以及事後各自認可的這樣一套協商模式。

  我認為,未來一年半即二OO六年到二OO七年上半年這段時間,如果兩岸政治上能夠和解,經濟議題能夠合作,台海能夠確保和平,那麼,不管二OO八年政權誰屬,兩岸關係都會持續往前推進。可是這一年半的時間萬一空轉,不管二OO八年由哪個政黨執政,是不是某種程度也會對兩岸關係的整體發展產生一些所謂的不利因素?大家也可在這些方面談些看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