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魁解剖
2006年5月號,總第101期

【 第1頁 第2頁 】  
加拿大總理哈珀:靈活的新保守主義者
陳昌升(北京)
本刊特約撰述

  關於哈珀政治經驗的這類分析雖然不無道理,但是卻忽視了兩個事實。第一,年紀輕輕的哈珀能一路走來成為保守黨領袖,其實已經積累下相當多的政治經驗與技巧,如果除了政治理念之外別無所長,哈珀又怎麼可能成為最大反對黨的一黨之首?第二,更為重要的是,優秀的政治家總是非常善於從失敗和錯誤中汲取教訓的,挫折固然可能打垮一些人,但也能讓一些人變得更強大。

  一九八五年,廿六歲的哈珀成為卡爾加里西部選區進步保守黨聯邦議員吉姆.霍克斯的助理,開始走上從政之路。不過,從政似乎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光鮮。沒多久,哈珀就對馬爾羅尼領導的進步保守黨失去了信心,並決意重返校園。他用短短一年的時間拿下了經濟學碩士學位。

  再度走出校園之後,哈珀加入了新成立的改革聯盟黨,為施展自己的新保守主義政治理念找到了一個平台。他在改革聯盟黨內負責制訂稅收和財政方面的政策,並為時任黨首的黛博拉潤色演講稿。一九九三年,哈珀當選加拿大聯盟黨卡爾加里西部選區聯邦議員,完成了步入政壇以後的又一次跨越。至此,年輕的哈珀在政黨和聯邦議會內都積累了相當的政治經驗,為其下一步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九九七年,哈珀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他辭去了聯邦議員的職位,出任右翼院外集團「國家公民聯盟」主席一職。哈珀做出這個決定表面上的理由是因為作為聯邦議員要受到種種掣肘,在院外集團更有助於推行自己的新保守主義政策主張。實際上,在擔任「國家公民聯盟」期間,哈珀思考最多的問題是改革聯盟黨未來行動的戰略。哈珀認識到,在進步保守黨日漸式微而改革聯盟黨又根基尚淺的情況下,唯有走兩黨合併之路,才有可能真正向已經獨大的自由黨發起挑戰。他向改革聯盟黨呼籲必須把本黨的熱情和原則與進步保守黨的「漸進式變革和光榮妥協」風格相結合,才能在未來大選中獲勝。

  走兩黨合併之路說來容易,做起來卻困難重重。然而哈珀一旦定下決心之後,就顯示出了巨大的政治能量。二○○二年他從「全國公民聯盟」重返改革聯盟黨並且一舉成為該黨的新領袖。當時,進步保守黨的領袖克拉克對兩黨合併毫無興趣,所幸不久之後他就被邁凱取代。哈珀機敏地抓住進步保守黨黨首更替這一契機,成功促使兩黨合併。有評論家指出,兩黨合併幾乎是靠哈珀一己之力促成的,因為邁凱曾公開表示他根本無意進行兩黨合併。在這個問題上,哈珀的經濟學者背景發揮了重要作用,他用類似經濟生活中運作公司併購的手段來推動兩黨合併。這種操作手法,最大程度地減輕了兩黨合併的內部阻力和外部震蕩。兩黨最終實現合併之後,加拿大政壇無不對哈珀刮目相看:此君不僅有著堅定的新保守主義信念,而且具備極其靈活的政治手腕!

  二○○三年,作為促成兩黨合併的首功之臣,哈珀更上層樓,成為合併後的加拿大保守黨領袖。一年之後,哈珀更是整裝上陣,在大選中率領保守黨向馬丁領導的自由黨發起了全面挑戰。然而,當時的哈珀畢竟還缺乏在聯邦政治舞台上的經驗,合併後的保守黨也還沒有積攢起足夠的實力來挑戰自由黨的執政地位。有輿論對敗選後的哈珀大加嘲諷,稱他「把金子變成了鉛塊」。哈珀本人對失敗則淡然處之,他說「我很像貓,貓有九條命。很顯然,我現在還剩下幾條命。」果然,一年多以後哈珀就捲土重來,這一次,他沒有浪費機會,在競選中哈珀抓住對手的「軟肋」,不斷提醒選民馬丁政府「聯邦贊助醜聞」,而他本人則以一個溫和的反腐形象出現,成功贏得選民信任。

  在從政的二十年中,哈珀不斷挑戰自己,完成新的跨越,其間或有挫折,但他總能從失敗中迅速吸取教訓恢復過來。而今,這位成功的政壇跨欄高手,已經站在了他夢寐以求的位置上。

  帶動加拿大內政外交新布局

  哈珀此次當選加拿大總理,結束了自由黨長達十二年的執政局面,勢必對加拿大的內政外交產生重大影響。

  從加拿大目前的政治格局來看,由於哈珀領導的保守黨在國會全部三百零八席中只得到了一百二十四席,自由黨仍佔一百零三席、魁北克政團和新民主黨分別有五十一席和廿九席。保守黨並未在國會中獲得多數,因此新政府只是一個少數政府。這種少數政府的局面決定了保守黨在執政期間不可能完全推行其右翼的政治理念,而必須向中間派政治路線靠攏。另外一方面,加拿大傳統的政治中心是多倫多-蒙特利爾-渥太華這個金三角,歷史上的政治人物和總理也大多出自這一地區。哈珀的勝出,是加拿大首位西部政治家入主渥太華。這標誌著盛產能源、日益富裕的西部各省,在政治上影響力越來越大。過去加拿大只有魁北克省與安大略省兩個傳統的政治中心,現在必須加上西部的艾伯塔省。加拿大政治舞台上東重西輕的格局已經被打破。

  就國內政策而言,由於保守黨在這次大選中獲勝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緊緊抓住了自由黨的「聯邦贊助醜聞」而大做文章,因此哈珀政府首要任務就是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府。在競選獲勝後哈珀立即表示,新政府將兌現選舉中的諾言,將全國的銷售稅從百分之七減到百分之六。改革司法制度,懲戒犯罪團伙,並且開始對每個日托兒童提供一千二百加元的補助。他還將提出聯邦審計法,監督政府開支,避免腐敗醜聞。不過,雖然這些施政綱領都或多或少帶有一些右翼色彩,但是鑒於加拿大整個社會仍有強烈的自由主義氛圍以及保守黨政府仍處於少數派地位這兩大基本現狀,哈珀政府在國內問題上恐怕難以有激進的右傾變革。

  在對外關係領域,哈珀的經驗並不多。不過由於其新保守主義理念與美國的布什總統具有頗多交集,而且前任馬丁政府又對美國相對冷淡,因此可以期待在哈珀任內美加關係會有相當大提升的空間。事實上,哈珀在競選期間就已經提出,他將重新考慮加拿大拒絕加入美國彈道導彈防禦系統的立場,同時承諾增加軍費開支並積極參與北約事務。這自然會引起輿論對美加關係「回暖」的期待。不過受制於加拿大國內政治的影響,哈珀政府也很難與美國拉得太近。

  有趣的是,哈珀上任伊始便毫不客氣地回敬美國駐加大使對加拿大在北極地區「西北航道」加強軍事存在的批評,他說,「美國要捍衛它的主權,加拿大政府也要捍衛加拿大的主權。我們的執政權力是加拿大人民賦予的,而不是美國大使賦予的。」這可能為未來美加關係的走向提供了一個注解。

  另一方面,保守黨執政後,加拿大和中國的關係走向引起注意。多年來,從克雷蒂安至馬丁的自由黨總理紛紛訪問中國,形成了「加拿大團隊」,加中關係發展一直相當平穩。哈珀總理出自加拿大盛產能源的艾伯塔省,中國目前又是新興的能源消費大國,加之華裔又是加拿大社會的重要少數族裔,凡此種種,都令人對未來加中兩國在經濟、能源等各個領域的合作發展,具有相當期待。

  (完)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