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6年5月號,總第10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上海合作組織與中國西部周邊安全

  另外一種看法是,中亞地區一直沒有地區合作的傳統,各種外部的力量活躍,內部的局勢比較混亂。他們認爲,在所有中亞的區域合作機制,包括獨聯體框架內的合作機制當中,上海合作組織是最有前途的。因爲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方式,包括倡導的模式,包括一些非常好的理念。

  對第一種觀點,中亞國家的學者普遍持反對意見,強調上海合作組織絕對不能看作是中國進行經濟擴張的工具,而是一個維護地區和平、倡導經濟合作的一個非常好的區域合作模式。

  中國對多邊外交需積累經驗
  理論和觀念都需要突破

  我認爲,上海合作組織作唯一個新型的,也是非常年輕的國際機制,有很多缺陷,遇到很多問題都是正常的。中國現在參與各種國際組織的活動,特別是與其他成員國共同推動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一方面是外交上的重大突破,另一方面在實際操作的過程當中,確實還缺乏經驗。

  由于上海合作組織的合作包括許多領域,不少職能部門都參與了,啓動了一系列機制,但缺乏彼此間的協調,主要是因爲中國沒有開展多邊外交的經驗,沒有一個總的合作思路,合作的效果也就達不到我們預想的程度。將來隨著實踐的增多,包括在理論和觀念上的突破,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多邊外交需要新的思維,需要一種理論框架。比如上海精神,它的理論內涵是甚麼?如何用它來指導實踐?都需要思考。上海合作組織的發展,不能近依靠一個部門或幾個部門的工作,也需要加強學術研究,需要理論上的突破。

  上海合作組織最近提出了“雙軌外交”的問題,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個新的觀念。過去的外交活動基本上是在政府的層面上進行的,現在要建立民間的軌道,推動民間的往來和交流,加深各國人民的瞭解和友誼。上海合作組織的活動,需要民間的廣泛參與,特別需要企業的參與。俄羅斯對“第二軌道”的問題也很感興趣,認爲這是一個新的思路。

  推動上合組織發展不能急於求成
  要分階段扎扎實實做工作
     
  從目前來說,我覺得上海合作組織的優勢主要還是體現在地緣政治和地緣經濟這方面。要利用好這種天然的優勢,為今後的長期戰略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上海合作組織經過初創階段之後,已經進入了一個穩定發展的新時期。我覺得,對“穩定發展”要有一個清楚的認識,步伐要穩,量力而行,不能認為再往前走就一定是一馬平川,不會遇到艱難險阻。我認爲上海合作組織仍然處於打基礎的階段,還需要進一步夯實根基,各個方面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

  從短期來看,我覺得上海合作組織主要還只能是更多地在安全和政治領域來推動,因為各成員國的共同需求和利益,在政治上和安全上體現得比較充分,面臨一些相同的安全挑戰、遇到了不少相似的難題,比較容易找到共同點。

  經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是上海合作組織賴以發展的物質基礎,壓力巨大。但是經濟上需要大量投入,現在基本上是中國唱“獨角戲”,多數中亞國家經濟很困難,無法真正參與多邊合作,俄羅斯也不夠積極。

  中亞安全體系不斷變化
  上合組織還不是地區安全的支柱
  
  中亞的安全格局是由大國來主導的,俄羅斯和美國都想在這個資源豐富的地區建立有利於自己的安全體系,使得中亞的地緣政治形勢錯綜複雜。“顏色革命”有濃厚的地緣政治色彩,美國之所以在2005年下半年不再竭力推動“顏色革命”,和美國地緣政治戰略發生變化有關——美國要孤立伊朗,就要得到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阿塞拜疆等與伊朗鄰近國家的支持,如果因爲“顔色革命”失去這些國家現政權的信任,不利于美國下一步在中東的行動。

  由於大國政策的調整和變化,導致中亞的安全體系也不穩定,比如中亞國家剛獨立的時候,地區安全體系是以俄羅斯和烏茲別克斯坦為軸心,1992年在烏茲別克首都塔什幹簽署獨聯體集體安全條約。當塔吉克斯坦發生內戰時,這個體系發揮了一定的作用。20世紀90年代後期,烏茲別克與美國接近,俄羅斯和塔吉克斯坦建立了緊密的安全關係,主要是堵住阿富汗對中亞的影響。2005年烏茲別克與美國關係惡化,又與俄羅斯結盟,中亞安全體系發生了有利于俄羅斯的變化。

  另外,在上海合作組織的安全合作框架當中,俄羅斯與中亞國家之間,是一種結盟關係,而與中國之間,則只是建立了夥伴關係,沒到盟友的層次。在中亞國家學者看來,盟友肯定比戰略夥伴要高一層。

  中俄在上合組織內的關係
  在未來有虛實結合的問題

  上海合作組織的成立,可以說是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一個延伸,一個補充,一個發展。沒有中俄之間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沒有中俄關係水平的穩步提升,就不可能有上海合作組織的存在。不管怎麽說,中俄關係是上海合作組織發展的基礎之一,兩個大國對該組織承擔著更多的責任。

  在中亞地區,中俄之間的共同利益還是比較多的,但是也要看到雙方還有不同的利益:其中一個是俄羅斯對中國進入中亞所能夠容忍的程度。中亞是俄羅斯具有傳統影響力的區域,對中國在這個地區的影響力的擴大,俄羅斯肯定是有戒心的;其次,俄羅斯的一個基本政策是獨聯體優先,把上海合作組織作唯獨聯體框架的一個補充,先發展獨聯體,後發展上海合作組織;第三,俄羅斯對上海合作組織的想法,更多地是針對安全問題。因爲從俄羅斯的整個國家發展戰略來說,經濟上是向西的,希望與歐洲建立更加密切的關係,認為俄羅斯應該更多地與歐洲建立一體化的關係。俄羅斯面臨的安全威脅主要在南部,普京提出要建立一個“穩定弧”,上海合作組織就是其中的一環,除了獨聯體集安條約組織以外,就是上海合作組織。從這一點來說,俄羅斯和美國,俄羅斯和北約,一方面對抗,另一方面有妥協與合作。

  所以俄羅斯對上海合作組織與中國的區別在於,俄羅斯的利益需求相對比較虛,中國相對比較實。將來上海合作組織中的中俄關係,有一個虛實結合的問題。俄羅斯到底會不會由虛變成實,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不是中國西部的屏障
  而是西部聯繫外界的橋樑
  
  應該說,上海合作組織對中國的西部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因為如果我們談西部地區需要穩定、需要發展,都離不開良好的外部環境。

  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直接面對的區域就是上海合作組織的幾個中亞成員國。中亞也是上海合作組織合作的重點區域。我們既要考慮西部安全的需要,也要考慮西部經濟發展的需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