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魁解剖
2007年3月號,總第111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科雷亞: 從平民經濟學家到厄瓜多爾總統
游浩雲(北京)
本刊特約撰述

  務實的獨立自主外交目標

  左翼勢力科雷亞是近年拉美左翼總統執政的又一新興代表。目前,像拉美國家中的古巴、尼加拉瓜、委內瑞拉、智利、玻利維亞、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等均由左翼人士執政, “左翼風暴”在拉美地區呈連片之勢,他們都大力推進國家的獨立性。在外交上,這些左翼總統執政後,大多敢於對美國等西方強國說“不”,更能力爭獨立自主地制定與本國發展實際相符的政策,力求務實為民。科雷亞在競選期間曾大膽地嘲笑美國總統布什是“傻瓜”,明確反對美國在厄瓜多爾設立軍事基地,宣稱現今美在厄太平洋沿岸的曼塔空軍基地必須在2009年和約到期後撤走。他還聲稱美在厄保持軍事存在的唯一辦法是允許“厄在美的邁阿密擁有一座軍事基地”。為了確保厄瓜多爾的農業利益,科雷亞還反對與美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美國對科雷亞的當選心存疑慮,因為選舉中美國一直支持科雷亞的競選對手、親美的“制度革新党”候選人諾沃亞,他主張對美實行自由貿易並承諾會說服他的國外朋友到厄投資。另外,隨著能源在各個國家經濟發展中作用不斷加強,左翼領導人都注意本國資源的保護和有效利用。科雷亞除了主張將能源國有化以外,還承諾:如果可能的話厄瓜多爾將重新加入歐佩克,願意與世界上其他國家聯手,一起對付強權國家。厄是1992年退出歐佩克的,厄瓜多爾是南美地區石油生產大國,日產原油54萬桶且大都出口美國。為了更好的安排外債,科雷亞要求在厄投資的外國石油公司盡可能與政府重新簽署協議。

  但是科雷亞的外交政策並不是一意孤行的極“左”路線,其真正出發點是務實為民,把能否對本國的國民有利及從根本上改善國家經濟狀況放在優先考慮的位置。即便   是對美國的態度也是如此。科雷亞競選期間曾表示要對國內憲法、經濟、貧困以及厄美關係實行徹底改革。對美國總統布什雖有不友好言論,甚至有時某些言辭十分強硬,但是這種強硬也不是一貫的。當11月30日布什在從約旦返回華盛頓途中主動給科雷亞打電話示好,對他當選表示祝賀時,科雷亞也友好回應。談話中,雙方都表示努力解決共同關心的問題。這種關係的新發展有其各自利益制約因素:從美國方面來看,美國想在2009年軍事合約到期後仍繼續在曼塔保持軍事存在,但是科雷亞曾明確表示“主權不能出賣”,布什示好給雙方留有了一定的回旋餘地的。如果美對厄等拉美國家關係不作調整則會樹敵太多,對美“後院”穩定不利。對厄來說,一方面,厄對美經濟有很大依賴性:厄要解決國內諸多經濟問題離不開美國,厄農業每年生產香蕉近1/3出口美國;厄是拉美第五大石油生產國,石油是厄經濟支柱,生產六成靠出口,其收入占國民生產總值1/3,而出口到美國石油占厄出口量的60%;另一方面,厄還希望吸引國外投資,這些都有望美方金融業等方面的支持。除了反美傾向所宣示的獨立自主風格外,科雷亞的外交政策“個性”還表現在堅持反對外來干涉,主張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相互合作的基礎上發展同別國的關係。厄新政府對外將進一步加強同拉美國家,尤其是安第斯共同體、南美共同市場的聯繫;同時,必須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前提下發展同美國、歐盟和亞洲國家的關係。

  對華政策具有延續性

  1980年1月2日厄瓜多爾同中國建交,2003年8月厄瓜多爾總統古鐵雷斯訪華打開中厄關係新的一頁。目前,中國在厄瓜多爾有最大的石油項目——安第斯石油公司在厄東北部亞馬孫地區蘇孔比奧斯省的塔拉博阿油田。安第斯石油公司由中石油和中石化集團合資組建而成。公司2005年8月底一攬子收購了加拿大恩卡納石油公司在厄的5個石油區塊的資產和開發權益,合同金額14.2億美元,成為厄瓜多爾最大的外企。因競選局勢動盪,生產曾一度受影響,11月10日淩晨,油田突遭當地300名鬧事者襲擊,他們突破油田的警戒,沖入安第斯石油公司在該地區的北區油田,並佔領了該油田。油田日產量由4.2萬桶銳減至1.4萬桶。後來在總統帕拉西奧的親自過問下事件得到了平息。自當選後,科雷亞對華表態並不太多,但輿論估計,科雷亞的對華政策將延續前任的做法。

  科雷亞正式上任后,擺在他面前的問題異常繁多,尤其是面對嚴重腐敗的政府、議會中的反對派、長期動盪的政治局勢以及落後的國家經濟,科雷亞要實現其激進的改革綱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可以相信,他的左翼民本思想會得到絕大多數民眾支持,國家會有一個很好的轉機。

  (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